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热钱仓皇出逃日 A股偷步建仓时

2011年12月05日 07: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段时间,中国的新增外汇占款数据骤降,人民币兑美元连续数个交易日触及跌停板,国际热钱一时间似乎有夺路而逃的势头。国内B股因此出现了大跌,而A股受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出现短暂反弹,但之后又陷入调整,市场上充满了悲观论调。那么,A股是否已无机会,未来市场会否跌破2000点呢?从电价上调这个被忽视的信号以及当前过于一致的悲观预期来看,事情也许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一个被忽视的信号

  上周三晚间,央行突然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利好刺激次日A股大涨。其实,当天还有很多利好伴随着准备金率下调,其中一个可能被很多人忽视,那就是电价上调,而且是超预期上调。从电力股的表现来看,电价上调反而成了利好兑现转而变成利空。这可能恰恰说明,市场忽视了电价上调意义。

  首先,电价超预期上调并伴随存准率下调说明,物价形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控制。在此次存准率下调之际,有很多人又开始担心物价;但偏偏在这个时候,电价还出现超预期上调。这难道不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过大的压力吗?显然,政策不是盲目的。从资金面上看,10月份中国外汇占款负增长248.92亿元,为2008年1月份至今近4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与此同时,人民币连续数日大幅下跌。很明显,国际资本已经在大幅流出中国,甚至有夺路而逃的势头,而国内M1和M2增速可能也将降至极低的位置。很显然,通胀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在技术上,CPI中房价的比重提高,只要坚持房地产调控,CPI下行已经是必然。当然,这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我国的投资增速问题怎么解决。这正是接下来要谈的电价超预期上调的第二层意义。

  电价超预期上调还释放了另一个信号:明年一定要保投资。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以预计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保投资只能从公共事业方面着手。第一个可以对冲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就是电力行业。今年,火电行业的投资增速几乎为零,整个电力行业投资并不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电力价格处于低水平,电力企业普遍亏损,没有太多资金进行投资,进而导致了各地较大的电力缺口。电价上调不但可以弥补投资所缺资金,还能调动电力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其实,电价上调的意义还不仅在于此。由于近年中国的经济基本上由投资拉动,但能够产生足够现金流的项目并不多,原因之一是这些项目大多属于公共事业,而公共事业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低水平。要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公共事业产品的价格可能是唯一出路。因此,未来铁路运输等行业提价也是可以预期的。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电力提价,还是其它公共事业产品提价,都是建立在一个可控的物价水平之下。目前,外资大幅流出,正好给了宏观经济一个调整调控方向的契机。

  有趣的一致预期

  事实上,从9月份开始,经济层面已经出现保投资的迹象,那就是实际投资增速开始反弹,预计11月份实际投资增速依然处于反弹过程当中。同时,实际的消费增速也在上涨。这意味着,名义GDP可能会有所下滑,但实际GDP的增速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若明年能够保证投资增速,保增长应该不会是太大的问题。再加上货币政策在往放松的方向走,市场应该不至于太悲观。

  不过,从市场自身的层面来看,经过连续杀跌之后,目前市场又出现了一致预期,这次偏于悲观。首先,从券商来看,今年新财富排名靠前的券商目前以看空居多,建议投资者保存子弹,一些中小券商也大多数跟随看空或偏向谨慎。有券商坦言,实在没有信心重仓配置。其次,从私募来看,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看涨12月行情的私募相比11月大幅下降25.52%,看跌的私募则大幅增加了16.03%;12月中国对冲基金经理信心指数为111.02,较上月下降18.57点,降幅为14.33%。最后,从公募基金来看,根据2011年11月18日至2011年12月1日期间的数据,主动管理股票与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双周平均股票仓位,对比2011年11月11日至2011年11月24日期间测算的股混型基金的双周平均仓位,由79.14%降至75.33%,降低了3.81个百分点,降至2006年以来的中等水平。从基金观点看,看空年底市场依然是主流。

  目前,基金、券商、私募可以说在看空上取得了较高的一致性。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旦市场形成一致性,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而从技术上看,沪指KDJ已经出现金叉;期指近期连续的单日跌幅要比沪深300小,这意味着期指空头已有所忌惮;而从沪深300的30分钟K线上看,在周四形成的缺口中枢,有较强的支撑。也许市场还会调整,但建仓区间也近在眼前。

  □本报记者 贺辉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