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又至,曾被戏称为“没户口”的雷锋再次回到人们视线当中,相关话题亦悄然升温。虎年春晚,冯巩等人的小品,讲述的是一个类似“彭宇案”的尴尬事件。人们在欢笑同时,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47年光阴荏苒,“雷锋精神”的宝贵内涵虽仍未改变,但社会外在环境却已不同往日。当今年代,既有大学生“人梯”救少年的义举,也有类似“彭宇”好心反遭非议的尴尬事。一则则“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消息反映出不少人的顾虑:想做好事又不太敢,“怕”的是被误解。对于“雷锋精神”在某种程度上遭遇信任危机的现实,有评论指出,欲破解困境,不能光靠道德呼吁,法律亦当出手“相救”。还有人认为,现时代道德共同体的形成,有赖于现代公民的自觉实践。
无论如何,继承雷锋精神遗产,重建纯净社会道德都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尚需时日。
|
|
|
“傻子”精神,实质上就是多做贡献、少取报酬的精神。在奉献与索取之间,具体到每个人,其所得所失计算起来可能会千差万别。但鲁迅先生也说:“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只要有雷锋那种甘当“傻子”的觉悟,并切实付诸实贱,我们就能看到人类的希望。
——该向雷锋学习什么的问题?
今天,我们需要的应该是永远的“雷锋精神”,呼唤的应该是名副其实的“雷锋觉悟”,追求真正的文明新风,须剥去“学雷锋”的“伪装”。其实,“雷锋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
——三月“学雷锋”切莫“打雷刮风”
仿佛不可思议的是,近些年来,有些人似乎总在“寻找雷锋”,而有些人却在论证雷锋精神的“过时”。若干年前就有人说,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其逻辑在于,市场经济讲等价交换,做好人好事则否。其实,只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之后再读一读他同样不朽的《道德情操论》,只要看一看西方市场经济社会自我完善的轨迹,只要对比尔·盖茨之类的善举略有所知所感,就不会轻率否认,健康的市场化过程决非去道德化过程,而资本在逐利的天性之外还有着强烈的道德使命。
——从学雷锋到构建现时代道德共同体
我不知道法官如何判决这宗案的,会再出现彭宇案那样是非颠倒、好坏不分的结果吗?抑或会像古时某县官审案时那种聪明判法:询问周素兰捡到的银子数目与失主报称遗失的银子数目后,宣布周素兰捡到的银子并非失主遗失的银子。这样做,颇符合现代判案的原则:谁控告谁举证。如此一来,雷锋的信徒可能就不会蒙受不白之冤了。
——雷锋“重现江湖”必将迷惘
要破解“彭宇困境”,让做好事的越来越多,不能光靠道德上呼吁人们,让他们坚信“受到帮助的人对施助者充满感激,仍然是社会的常态”,也该考虑考虑对诬陷做好事的人,如果证据确凿,法律就应当规定对其进行警告、罚款甚至拘留;如果勒索成功,视其金额大小和情节的轻重,可以用敲诈勒索罪来治罪量刑。
——破解“彭宇困境” 法律当出手相救
任何时代的人们都需要一种精神,不管你是否有这种精神,最起码应对这种精神给予崇敬,绝对不能给予亵渎,对负载这种精神的英雄人物绝不能拿来娱乐,这是娱乐的底线。希望《雷锋》剧组住手,拍摄《雷锋》可以,但不可以把雷锋当成娱乐对象,更不可以亵渎雷锋精神。
——泛娱乐化的时代,请不要娱乐雷锋!
魅力: | |
中新币: | |
评分说明: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