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到从前的张晓风 对作家良知的坚持不会变
作为“立法委员”,在台“立法院”质询中能慷慨陈词,然而,回归作家身份,在福州八闽书院做讲座时,却表示“我有点紧张”。这就是在海内外有粉丝无数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率真的一面。
是近乡情怯的缘故?出生于浙江金华的张晓风,幼年随父母迁台。而她夫君的祖上乃闽侯人,所以张晓风也算是福州媳妇;是听众太热情的缘故?讲座当天,书院里座无虚席,连走道都站得满满,“加塞”的折椅板凳消灭了所有空隙,三人座长椅更是挤进五六人;是讲题太严肃的缘故?一开场,张晓风就直言,“选《作家的良知》这个题目是跟自己过不去”,因为它看起来“蛮严肃”,但却是年逾古稀的她一直在思考的、所有作家都不应避开的话题。
在张晓风的概念中,作家写作的才能有一大部分并不属于自己,所以,“这个才能是要拿出来服务社会的。在诸多的布施里,语言和智慧的布施最可贵”。在她不久前墨西哥旅行中,一位当地劳工党代表初见张晓风,就认定她长了一张“忠实的反对党的脸”,“这说出了一部分的我。作家就像一个单人的政府,向执政者提出反对意见,是想给对方一个思考的余地,是为了让社会符合公平正义和美的原则”。
张晓风说,三十年前,她偶然听说桃园县要拆掉一座日式神舍古建筑,“面上的原因是‘日本的东西就拆掉算了’,其实是想将那块土地拿来做商业用途。虽然我不喜欢日本人的殖民统治,但那是无法抹掉的一段历史。更关键的是,那座木造的神舍保留了唐朝的形制,在建筑学上具备审美价值。于是,我跳出来到报纸上写文章,呼吁保留,很庆幸当地听取了我的意见。前一阵子到当地又看到了这座建筑,它现在已被开发成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作为一名文笔唯美细腻的女作家,张晓风身上有着很感性的一面。2010年,她在某处看到一幅水汽氤氲池塘上、白鹭鸶翩飞的画作,被那诗意美景感动得落泪,而当得知这幅画的实景202兵工厂将被开发建设,破坏其原生态时,则分外震惊和心痛。她立即涉入调查,了解到那座兵工厂所在地实是一片宝贵的湿地后,便串联岛内文坛重量级作家一起举行记者会,并在报端撰写文章,希望政府能够留下台北“最后一块肺叶”,此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202兵工厂”事件堪称台湾知识分子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案例。张晓风在其中的积极作为,展示了其于温婉之外豪侠义气的另一面,这与余光中对她文字的评价“亦秀亦豪、健笔纵横”如出一辙。之后,张晓风当上亲民党籍“立法委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公共议题尤其是环保议题,成了台湾“立院里的老白兔”。
从政让张晓风有机会看到更多人、更多事,用特殊的方式了解人、经历事,她认为“这未必是件坏事”,但同时也难免有一些困扰,其实她“还是愿意回到原来读读写写的日子,换取安定的生活和深入的思考”。
要不要辞去“立委”?对于这个岛内媒体近来热炒的话题,张晓风表示,从福州回台湾后要认真想想。然而,不管辞不辞“立委”,她对社会民生事件的关注和参与热度不会变,对作家良知的坚持不会变。(记者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