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大陆“城镇化”加速 台湾商机无限
本次两会,大陆“城镇化”议题引起广泛关注,台湾也不例外。海峡之声7日发表评论指出,大陆“城镇化”即将加快步伐,商机话题自然不少。众多台籍代表表示,城镇化对大陆而言是必然发展,对台湾是无穷的商机。
全文摘编如下:
“什么是城镇化?”“如何对待城镇化?”“怎样积极稳妥地推动城镇化?”……记者这两天在多个代表团都听到了围绕这些问题的激烈讨论。
自从中共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镇化”一词就成为全民关注热点。之前还有消息说,《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在两会前后发布,这份《规划》指出,“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将涉及大陆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部分也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种种迹象表明,“城镇化”将成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施政重点。
既然“城镇化”即将加快步伐,那么借鉴、合作、商机等话题自然不会少。记者昨天在台商较为集中的省份代表团采访时就发现,有关“城镇化”的讨论,更多涉及到了两岸在大陆“城镇化”方面的合作以及台商在其中的商机。比如台湾籍人大代表张雄就说:“城镇化对大陆而言是发展的必然,对台湾而言就是无穷的商机。”
此话并不难理解,这种商机首先来源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6日就说,城镇化是大陆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包括城市本身的建设,也包括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以后消费会成倍增长。经济分析人士也认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签署后,大陆和台湾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意味着大陆的经济战略将显著影响台湾的经济。大陆的城镇化加速将成为台湾经济的一个重大机会。如果台湾业界能够积极应对,将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敏锐的台商其实早已嗅到了自己的商机:台湾润泰总裁尹衍梁日前表示,大陆目前正进行的城镇化是零售业最好的商机;台湾中钢市场研究人员说,大陆城镇化政策一旦启动,随着公共建设的运行,将带动钢材需求增加,引导钢价往上走,预期钢铁业景气会好转,除中钢以外的钢铁中下游相关钢厂包括中鸿、烨辉、盛余及美亚等,都将增添营运。
对于“城镇化”所释放出的海量内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磊用数据做了更直观的诠释:“目前大陆城镇化的水平还不高,只有一半左右。假设未来城镇化率年增1个百分点,那就表示一年会有1300余万人,从农村转到城镇,相当一年新增13座百万人口城市,所带动的内需非常可观。”朱磊还说,台商目前在大陆已构建出较完整的民生用品产业链,足以因应新城镇的商品与服务新需求。这一点也不假,目前,台湾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进入大陆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像丽婴房童装、宅急便洗衣、台湾茶餐厅等这些渗透在民众衣食住行中的台湾品牌,不仅在大陆较发达城市随处可见,更拥有众多大陆消费者的拥趸。所以,面对大陆“城镇化”的商机,所有台企,无论大小,都可以挟着两岸同文同种以及既有口碑的优势,在旧有基础上深入耕耘新城镇的内需市场,并有望继续争取到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面对市场的扩大,所有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台商还有其独特优势,那就是建立在同文同种基础上的相关理念、技术、服务等的领先优势。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盛九元说:“大陆今后的城镇化是一种高水平的城镇化,它最大的表现特征就是信息化。现在两岸合作过程中,无线城市的合作已经进入试点,譬如说在成都、厦门、宁波等城市都已经开展起来了。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信息化方面,台湾无线城市的构想和概念是完全可以和城镇化过程中的信息化结合起来的,而且台湾在这一块相对比较领先。那么,通过大陆城镇化的发展,带动台湾无线城市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管理品质包括其提供服务的进一步延伸,都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盛九元建议,一线城市台商可以向二、三线城市扩展,把自己擅长的电子、高科技等优势产业投入大陆城镇化建设。台商擅闯爱拼、嗅觉敏锐,面对大陆“城镇化”的商机,他们已经开始布局,有的甚至已经从中受益。(海峡之声 刘洪涛、王彬彬、黄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