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报道“问题油”风暴 台媒“扒粪”后更需深度监督

2013年11月06日 09:10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近来,台媒围绕大统问题油后续展开一波又一波的新闻“扒粪”运动,食品安全不能说的诸多秘密被一个个揭开。而公众并没有人去责难媒体“太超过”,因为大家都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但值得思考的是,媒体在“扒粪”之后呢?这些天,岛内关于“媒体在负面报道中的正面角色”话题,被反复提及。对此,导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公众有“媒体依赖症”

  为什么在号称媒体极度发达的台湾,还会存在如此见不得光的不法呢?

  在认真分析了近来食安的报道后,台湾媒体研究者、台湾世新记者协会刘明会长,批评台媒在食安问题报道中,纯属是被动角色。由于缺乏完善、公开、透明的食安信息系统,媒体被动成为食安问题最重要的发布者和监督者,也成为普通民众了解食安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因此,媒体没关注过的话题,公众自然很难去了解内幕,公众有一种“媒体依赖症”。

  大陆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学者郑建丽也表示,食安问题被揭发后,媒体很多局限在问题上。其实,形成问题的系统性机制,才更加值得媒体花大力气去“盯着”。应将精力集中到对职能部门不作为的监督上。很多时候,职能部门长期不作为,才是一系列安全隐患长存的根源。

  对此,刘明非常赞同。刘明指出,现阶段对于问题油,台湾社会已经有“不能承受之重”,而媒体报道是否可以有所转向?诸如,和高校食品安全研究机构合作,适时发布来自权威研究机构的食品安全信息,从而对监管部门形成舆论压力。

  媒体该跳脱爆料式追踪

  已退休的台湾《联合报》资深记者陈锡龙,曾经独家报道台湾业者不法添加多氯联苯(有毒化工原料)事件,并成功促成台湾修法,开始列管多氯联苯。

  谈到食安报道,陈锡龙说,台湾记者抓到独家尤其是涉及民众安全的事件时,都会不自主地“兴奋”,就如这一阵子的“问题油”热潮。而这种兴奋,很容易被过度炒作。陈锡龙强调,食安事件报道,如果过于细节化地描写劣质食品加工细节、突出感官刺激、大肆渲染肮脏不堪的加工环境等,容易激化原本矛盾、夸大食品危害等,造成民众恐慌。而这一阵子台湾问题油报道,就让大众产生了严重的厌烦情绪。

  早在十几年前,陈锡龙在报道米糠油危害事件中后期,当同业还在搜街式找“毒物”时,他已开始借助广泛的人脉资源,追着台湾卫生部门官员“满街跑”,盯着看他们到底采取了什么监管措施。跳脱了“爆料”式追踪,陈锡龙甚至开始与监管部门一起,找医生、找食品安全专家去寻求解决方案。在这个事件上,回归媒体监督权利的角色,并将监督触角有选择地延伸,最终直接促成台湾修法以加强监管。

  而陈锡龙的经验,或许就是学者所倡导的:在食品安全报道上,尤需媒体负责任深度监督。(海峡导报记者 张燕娟)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