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印象:苗栗三义木雕 化朽木为神奇——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台湾新闻
    台湾印象:苗栗三义木雕 化朽木为神奇
2010年04月23日 10:41 来源:福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重视造型纹理、刀法简练、题材生活化是三义木雕的最大特点。 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陈云林访台,在苗栗的三义乡,自掏腰包购买了价值7500元新台币的桧木聚宝盆,让三义木雕名扬两岸。那么,它究竟魅力何在?

  地上捡来的艺术品

  三义木雕在台湾历史悠久,发轫于日据时代。当时,三义山区遍地生长樟树,只要走进林间,俯首皆是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朽木。拿一根木棍或铁棒向地下一戳,或许就可以循着香气找到樟木树头,而美丽的树瘤则是意外的收获。

  三义乡民吴进宝在开垦山坡地时,无意中发现一个造型别致的树头,将之带回家修饰、磨砂、上漆之后,摆上桌面,遂成为一件颇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原为无意之作,却被来家中的日本友人看中,欲购买之,吴进宝便出售以贴补家用。

  在日本人的提议下,吴进宝与日本人在1918年合作成立了三义第一家木雕进出口公司“东达物产”。向樟脑管理局申请购买废材,以天然树头,配合其原本的形态稍作加工,雕刻成简单的花鸟、茶盘等木雕作品供应市场。

  除了天然创作外,当时三义木雕还有另一条创作路线,便是李玉藏的雕刻。李玉藏18岁时便拜师学艺,师承在台福州师傅巧朝相。其所专精的雕刻题材为传统佛像、各式人物等,也由此开启了三义木雕产业化发展之路。

  美国大兵“跑单帮”

  1950年韩战爆发,美军顾问团次年抵达台湾,加之1960年越战爆发,顾问团便在台湾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直至1979年才撤离。来台美军一般停留一两年时间,都会带一些小纪念品回去。他们发现,三义的木雕是回乡送人最受欢迎的伴手礼,而且只需美金几毛钱。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美军军械很大比例是在台南、台中修理,运载军械的货柜在回程途中便空了下来,可以再运东西回去,于是,他们购买了大批量的三义木雕。三义街上的招牌,也因应顾客而以英文书写。有的美国大兵甚至干起私活“跑单帮”挣钱。

  三义在这一阶段发展可谓渐入佳境,其他地方的木雕师傅也会将制成品拿到三义来卖,三义成了全台木雕的集散地。

  拍成《小城故事》

  继美军之后到三义的,是日本观光客及欧洲贸易商。上世纪70年代,三义外销到日本、欧洲的外销订单应接不暇。雕工好的师傅,客户还得预付订金,排队等候。三义晚上十一二点都还听得见“叩叩叩”的雕刻声,处处樟木飘香。

  当时,三义的木雕店新旧并陈。1976年,三义最大的木雕行百吉行的大楼兴建完成,有位“警备司令部”的高层人员前来,十分欣赏学徒习艺的干劲。于是便与老板刘息春商量,让服刑人员在此学习木雕,还在此盖了宿舍。那时主要生产相框一类的产品,持续了约4年时间。

  台湾中影公司得知此事后,便请人据此为背景,编写剧本,并借此大力宣扬三义的木雕艺术。所拍成的《小城故事》上演之后非常轰动,由邓丽君所演唱的电影主题曲《小城故事》由此流传至今。

  打造下一个“朱铭”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陆及东南亚国家的木雕开始进入台湾,由于人工成本低廉,对三义的木雕销售造成很大冲击。当地师傅只有走创作路线,或者寻求新题材,来对应冲击。1995年,三义木雕博物馆成立,汇集了三义最好的木雕作品。次年,博物馆举办台湾木雕创作比赛。2008年,升格为“台湾国际木雕竞赛”,向全球创作者征件。

  木雕博物馆馆长蔡锦旺告诉记者,现在,每年暑假,博物馆都会聘请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教授或博士给当地木雕师傅上课,教授美学、艺术史等课程,提升他们的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另外,博物馆还出资办班,让大学艺术系的学生假期到这里,跟着木雕师傅学手艺。社会上其他人员有意愿的,也可以报名参加。

  三义木雕史上,最出名的艺术家叫朱铭。凭借融合文化精神与太极招式的“太极系列”作品,朱铭一举成名。1997年朱铭应邀至法国巴黎著名的梵登广场以及在其他国家的公共空间的户外展出,确定了他在世界艺坛的地位。1999年还在台北县金山乡创设了一座户外雕刻美术馆——“朱铭美术馆”。

  蔡锦旺告诉记者,他曾经去过大陆多次,发现大陆人才济济,而且用工相对便宜。现在,三义有很大一部分的木雕是从大陆进口,需要什么样的作品一张照片传真过去,当地的师傅就能做出八九成。所以拼产量,三义没有优势。他希望,能够通过不间断的培养、提高,在原创性、艺术性上下工夫,让三义出现更多朱铭这样的大家,两岸在设计和批量生产上进行合作,才是三义木雕以后发展的方向。(记者 陈梦婕)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