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应试教育致锻炼不足 体育应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2011年05月03日 10:1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小胖墩”和“小眼镜”如何支撑起民族的未来?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担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切。本报“五一”前刊发“中考体育观察”系列报道,探究这一困局破解之道。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对此问题也保持着关注与思考,并就该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体质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应试教育导致锻炼不足

  记者:您在很多场合都呼吁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您怎样看待青少年体质下降现象,问题的源头是什么?  

  蒋效愚: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确不容乐观。举一个眼前的例子,今年清华大学首次将体质测试纳入自主招生环节,在1200多名考生中666人选测了体质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台阶运动试验、立定跳远等6项。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衡量,结果无一人优秀(90分以上),获得良好(75分至89分)的占7.8%,获得及格(60分至74分)的占28.7%,而不及格(60分以下) 的竟高达63.5%。

  青少年体质的下降,直接原因是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这里有5年前中、日学生调查数据,每天运动2小时的日本中学生为21.3%,中国为6.3%;每天运动3小时的日本中学生还是21.3%,而中国只有1.3%。如此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应试教育的恶果。学校教育如何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落在实处,依然存在问题。素质教育说了这么多年,现在依然是亟待加强的教育改革重点。

  中考体育杠杆有利有弊

  素质教育需要社会合力

  记者: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您怎样看待中考体育的杠杆作用。通过考试这根指挥棒,能否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

  蒋效愚:中考体育是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当然有利有弊,利在于促进孩子们“动起来”,弊在于可能“动偏”。中考体育可以促使学校更加重视体育教育,社会更关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许会出现学校单纯以考试为导向,专练测试项目,孩子临时抱佛脚突击体育,甚至出现兴奋剂、替考等作弊现象,对此应有足够重视。

  我认为,中考体育的作用可以用4句话概括:传达信息,标识导向,转变认识,促进发展。现在看,中考体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需要各方面和整个社会形成合力。体育加试只是一项阶段性措施。

  每天锻炼一小时应落实

  体育课程培养项目兴趣

  记者:提升青少年体质要形成社会合力,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

  蒋效愚:首先,提高认识是关键。强国必须强教,强教必须强体,强体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关乎民族兴衰、家庭幸福、个人前途的大事。

  其次,狠抓落实是核心。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已经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些基础性工作应该下决心去做,比如体育师资、青少年体育经费投入乃至体育教师工作绩效评定等问题,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不能互相推脱。此外,我们的体育教育目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值得深思之处。我们的体育课程设置重在基本体能,而不是培养孩子对某些体育项目的爱好。体育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练不练、练什么、爱好什么,体育教育过程中的逻辑环节要理清。

  第三,改善条件是基础。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还要下大功夫,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去改善。

  第四,社会以及政府的支持是保障。比如学生保险问题,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参与助力等,相关政策应该更具有导向性,更加清晰。

  改善青少年体质,各方面要一步步地真抓实干。归根结底,行胜于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