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民体质测试受中老年欢迎 30岁以下仅一人
43岁的王先生闭眼单足站立了9秒钟就向一边倒去,还不如在他前面测试的一位60岁的老太太。他尴尬地自言自语道:“是该锻炼锻炼了!”当即引来周围一阵善意的笑声。这是昨日上午,成都市国民体质测试公益活动现场发生的一幕。
昨天,由成都市体育局和四川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体育彩票回报社会 成都市国民体质测试”公益活动在万达广场举行。这本是一次颇有意义的健康关怀活动,但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从上午10点到12点,两个小时总共129人接受体质测试,竟然只有一名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年轻人的体质肯定比中老年人好吗?显然不是。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监测咨询部部长周真珍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不要说年轻人,就是每年主动来进行体质测试的也就百余人,市民这方面的意识还需加强,体质测试不同于体检,它对促进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检测结果“很能反映体质变化”
“刘先生,经过检测,你的心肺功能不太好,腰部柔韧性较差。建议你以后每周进行三次耐力运动……”昨天上午,成都市国民体质测试公益活动现场,一些市民排起队等待测试,他们中不少人是第一次与体质检测“亲密”接触。市民们兴致勃勃地围在体质检测仪器旁边,有序地进行测试。被检测者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各种“规定动作”,比如纵跳、俯卧撑、闭眼单足站立等。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难倒了一大批平时“稳坐钓鱼台”的人。市民们在现场完成各项测试后,电脑会根据各项数据评分为你绘制一张详尽的体质诊断书,你的体质、体能情况、营养状况等在表上一目了然,针对检测结果监测系统还会开出详细的“运动处方”,告诉你需要采用哪些锻炼方式,改善目前的体质状况,让你拥有健康的生活。
两个小时的体质测试,共有129人参加,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了解到,129人中50-60岁的人占大多数,但只有1名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今天的测试活动是周一上午,不少年轻人要上班,所以不可能来测试。”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监测咨询部部长周真珍给成都商报记者分析说,“但这是一个客观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此前休息日我们在社区也搞过这样的活动,但参加的年轻人依旧非常少。”
24岁的胡洋是昨日惟一参加体质测试的年轻人,他目前在成都一家医院做护士,看看周围排队和测试的人,没一个同龄人,胡洋说其实也挺理解的,“我是平常比较重视自己的体质状况,现在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工作都比较繁忙,休息日有些出去玩了,或者宅家里,平时运动都很少,更别说专门来做体质测试了。”
胡洋的测试结果显示,他的肺活量、柔韧度等需要加强,反映这两项的测试指标在得分中均只有2-3分(满分5分)。“我觉得这个还是很能反映体质的变化,以前读大学的时候我非常喜欢踢足球,现在工作三班倒,作息时间变得很不规律,体能、体质也渐渐下降了,现在一周也要踢一次球,踢一个小时就踢不动了。”
与体检不同 是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测试
“啥叫体质监测?我之前没听说过。”市民黄先生55岁,平常身体还算不错,没病没痛,每年例行一次体检没检查出啥大毛病,他说:“看到每年的体检结果我比较放心,感觉不需要再花钱去体质监测中心做体质测试。”周真珍说,黄先生的话可能说出了不少市民的心声,“很多人分不清体检与体监的区别。”周真珍举了个形象的例子。“比如两个同龄人,他们体检都没啥大毛病,但两人一起去爬青城山,一个人爬到半山腰气喘吁吁,累得不行,一个人状况自如。这就是体质状况的反映,这两人来做体质监测,就看得出数据的差异。”
周真珍介绍,一般来说,体检主要针对人的五脏六腑,检查人体器质性方面的疾病。体质监测则是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检测,包括身高、体重、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平衡能力、骨密度、动脉硬化测试等等项目。体质测试完毕,生成体质监测数据后,会有针对性为受检者开出“运动处方”和膳食指南,帮助受检者通过合理的运动和饮食,达到无病防病的效果。同时,对于一些已经出现疾病状况的受检者,科学合理的运动、饮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作用。
周真珍表示:“应该说,体检是发现疾病然后治疗,属于被动行为;体质监测类似于中医的‘治未病’理念,防病于未然,属于主动行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体质监测很流行,而目前我们市民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果想要好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在体检之外,做体质监测很有必要。”周真珍建议,“普通人每半年一次体质监测就行,而经常锻炼、对健康品质要求比较高的人,可以考虑一至三个月一次。”
(盖源源 实习生 任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