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体育特招现兴奋剂 青少年用药现象再引关注
清华大学招考体育特长生考试中发现有人使用兴奋剂,再次引发对青少年使用兴奋剂问题的关注。
在去年12月底,清华大学委托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为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进行兴奋剂检查,结果一位田径选手被查出使用曲他雄酮。清华大学体育部训练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位同学今后再也不能报考清华,但出于对学生的保护,只和其学校进行了私下沟通。
这位老师说,正是由于察觉到青少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趋向,清华几年前开始进行体育特招生的兴奋剂检查。“兴奋剂滥用难以控制,并蔓延到大学、中学。入学考试对于很多学生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为取得好成绩)许多人不择手段。我们发现有些学生选拔成绩特别优异,但入学后成绩缩水很大。成绩缩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希望通过兴奋剂检查厘清其中可能的问题,”他说。
据了解,清华每年有300人参加冬令营测试,今年选择40人进行认定。获得认定的学生将可能获得保送或者降低分数线进入清华大学的“优待”。在清华,如果田径考试获得第一名,便有可能得到保送资格。这位同学便是在其项目中排名第一。
其实,去年青少年选手兴奋剂阳性并非独此一家,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也曾发生兴奋剂事件。根据反兴奋剂中心的数据,去年一共发现8例兴奋剂阳性,青少年选手占了1/4,比例之高应引起注意。但同时,由于青少年选手人数众多且大多为业余性质,对于青少年的兴奋剂检查数量和频率都不高。清华大学一直是唯一一家对体育特招生进行兴奋剂检查的大学,直到去年人民大学也开始委托反兴奋剂中心进行检查。
而无论对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还是中国,遏制青少年滥用兴奋剂的根本之道都是教育。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曾表示,教育是反兴奋剂的基础性工作,是解决体育运动中兴奋剂问题的根本手段。而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赵健也表示,青少年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自觉抵制兴奋剂的能力。
同时,如何保护青少年免于错误的指导同样重要。一位反兴奋剂专家曾告诉记者,他认为8成以上的兴奋剂事件都是运动员在其他人唆使甚至欺骗下发生的。因此应该尽快立法,用法律的武器打击幕后的黑手。(记者马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