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市场:整合不能只求规模不讲利润
近日,嘉士伯拟增持重庆啤酒、华润雪花收购金威啤酒两件事再度引起投资者对国内啤酒企业估值的关注。在行业增速下滑、竞争格局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啤酒行业是继续高举并购的大旗还是转而追求更高的利润空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重庆啤酒此前披露称,控股方嘉士伯正在策划与增持公司股份相关重大事项。
根据重庆啤酒停牌前的收盘价计算,其市盈率约为32.9倍。而此前,华润雪花宣布以53.84亿元收购金威啤酒的啤酒生产、分销和销售业务,但截至2012年上半年,金威啤酒的啤酒业务仍为亏损。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11月,中国啤酒行业产量4655.9万千升,累计同比增长3.57%,这一数据是啤酒行业十余年来增幅最低的一年。而与此相反,东南亚国家近年来啤酒消费量的增长十分旺盛,有预计显示,东南亚地区的啤酒消费增速在2016年之前将保持在9%左右。
在增速更快的东南亚市场上,去年第四季度,喜力完成了对亚洲太平洋酿酒集团部分股权的收购,后者占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接近50%的市场份额,同时在越南等高增长经济体中,也有不俗的表现。而此次收购的市盈率仅约为24倍。
更有数据显示,自1999年以来全球啤酒业数十宗并购交易的平均估值水平仅有12.6倍。
近期发生在中国啤酒市场上的并购都伴随着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的估值,甚至比那些啤酒市场增速更快的地区还要高。
但事实上,并购对于中国啤酒市场已没有那么大的意义。
目前,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三大巨头的总产量和利润分别占全国的49.2%和88.4%。其中,华润雪花早在2011年销量就突破了1000万千升,而目前全国年产量在2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厂商只剩下20多家,产量在10万千升以上的也不过40多家。
毫无疑问,经过多年的并购重组,国内啤酒行业的集中度已经较高,虽然较欧美发达国家尚有一段距离,但剩余的并购空间已经很难颠覆性地影响啤酒行业的寡头竞争格局。在这种条件下,啤酒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成本明显较高的并购之中,还是转而在高毛利的高端产品上下功夫,就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资料显示,2010年亚太地区在全球啤酒销量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5%和26%,但其利润仅占17%。相比于成熟市场,亚太地区啤酒的销售价格和毛利明显偏低,在国内啤酒消费数量增长出现疲态的情况下,通过价格的上涨寻找新的成长空间应该成为国内啤酒厂商的主要选择。
事实上,这一增长方式也颇受市场认可。2012年上半年,国内中高档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达13%,远远超过啤酒整体销量增速。
同时,有预测认为未来5年高档啤酒消费量将逐步增长,中国啤酒市场的价格将增长17%,其中,高档酒占比将达20%。
当然,继续以偏贵的价格扩张产能的举动可能还要伴随中国啤酒行业一段时间,但将更多资源投入更具附加值的产品,或许才是未来的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