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印尼归侨张裕昌:卖菜记忆

2011年01月14日 18:55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回国前意气风发的张裕昌。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张裕昌/口述 连传芳/撰文)

  1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回国50年了。已近暮年的我,经常或清晨或傍晚,沿着沙县青州一条小街散步,每逢看到小镇北郊的乡亲,挑着一担青菜,叫卖时,我会不禁想起儿时在印尼帮父亲卖菜的许多往事。

  我生于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的坤甸市的一个华侨家庭。听父亲讲,我的祖籍在广东揭阳,迫于生计,祖父年轻时就随乡亲到印尼闯荡。身无分文的祖父在异国他乡苦苦打拼,吃尽了苦头。十几年后,省吃俭用的祖父才有了一点积蓄。为了改变卖苦力、打短工的命运,他最终在坤甸市区开了一家杂货店。祖父在印尼站住了脚后,生意越做越红火,此时,写信回来,叫年轻力壮的父亲也到印尼谋求发展。

  父亲20岁那年,来到印尼坤甸市与祖父团聚。当时,祖父为了历练父亲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经商的经验。他宁愿雇佣长工,也不肯将父亲安排在自己的杂货店里工作。祖父托一位经销蔬菜的朋友,将父亲引进了贩卖蔬菜的行当。此后,父亲真正从事着蔬菜买卖生意,每日天还未亮,就挑着簸箕去收购蔬菜,然后挑着新鲜的蔬菜沿街叫卖,直到深夜才能回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父亲慢慢摸清了蔬菜生意的经营方法,加上与客户沟通多了,生意逐渐好了起来。营业额从开始的每天几元逐渐增长到几十元。祖父看在眼里,乐在心上,看到父亲已经逐渐上手了,便帮父亲在大市场里买了一个卖菜的摊位。之后,父亲有了自己的摊位,就不要沿街去叫卖,生意也越做越大。生意上开始略有盈余的时候,父亲像许多早期的华人一样,生活过得非常节俭,不舍得轻易把钱花掉,而是一点一点地把辛苦赚来的钱储蓄起来。这样,一年下来,他就有了不少的积蓄。

  期间,父亲认识在印尼土生土长的母亲,母亲看父亲长得一表人才、气宇轩昂,脑袋灵光,顿生爱慕之情,两人一见倾心,坠入爱河。没多久便喜结连理。几年后,我的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先后降生。1939年,我也来到了这个世界。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天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在菜市卖菜。家门前那条坚硬的花石街,父亲不知道踩响了多少脚步声。在我幼小的心灵,感受到父亲卖菜的辛苦。8岁那年,父亲将我送到我家附近的一所荷兰人办的教会学校去上学。父亲曾对我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有好工作,才会过上好日子。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