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ohnnytowncar.com.cn  

沈家轶事

文.潘宝昌

  《岁朝图》曾于1943年挂在延安毛主席的会客室里

  解放初没跟毛主席打招呼「擅自」行动

  关系超乎寻常的祖孙三代

  沈宽有两绝:一是出身百年不衰的名门世家;二是号称收藏中国观赏石第一人。最初的印象来自于他那位于三环黄金地段高楼中的从501到505的大居室,名片上密密麻麻的石头协会会长、顾问、名誉理事之类的头衔,还有书房里随手可及的那些叫不上名堂的怪石头,以及笑容可掬的神态,控制得恰到好处的声音……

最心爱的人

  1948年于香港,沈叔羊与妻子、女儿同老父沈均儒合影.

沈家的渊源可谓悠长。150多年前,沈宽的高祖已是当时苏州的后补知府。到了曾祖父就成了名正言顺的苏州知府了,那时的苏州可是富庶之地。沈宽的祖父沈钧儒40岁时中了晚清最后一批进士。但他没有做官,而是受公派东渡扶桑去学习法律,开始了以救国救民于水火为己任的生涯……

  沈钧儒有五个子女,长子沈谦,次子诚,三子议(叔羊),四子谅(知津),五女谱。沈宽的父亲叔羊1909年生于杭州,从小体弱多病,1925年赴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是年3月间忽患急性脑膜炎,沈钧儒夫妇闻讯后匆匆赶赴天津。那段日子,沈钧儒一方面要照料叔羊,一方面还要参加政治活动,在京津之间疲于奔命,非常辛苦。在他们的精心护理下,一个多月后沈叔羊痊愈出院回到北京。但是从此左耳严重失聪,右耳重听,而且身体非常虚弱,时常头脑胀痛,连书都看不成,只能在家养病。他心中非常苦闷,感到前途渺茫……

  也许是因为叔羊遭此不幸,沈钧儒把更多的爱倾注于叔羊身上。他曾对叔羊说过:「你为我儿女中最心爱之人……」为让儿子重新振作起来,1926年元旦沈钧儒写了「元旦书红小菊(沈叔羊小名)道德学问月异而岁不同,尤其愿你身体跳健如虎龙--康疆逢吉,龙跳虎卧」,鼓励沈叔羊鼓足勇气面对生活。

爱铺就的路

  沈钧儒建议沈叔羊走绘画这条路,并说什么事情开始都是勉强而成,后来方成熟。在父亲的支持下,沈叔羊每日以少许时间学习中国画及书法,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7年5月沈氏合家迁回上海,沈叔羊的身体渐渐恢复,遂于1928-1930年在刘海粟开办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为了让叔羊有全面发展,沈钧儒又把他送到老画家赵叔孺先生处拜师学习中国画法。当时在赵叔孺老先生门下的学生还有陈巨来、徐邦达、沙孟海、赵鹤琴、叶露园等,后来均成就斐然。

柳州水石

  在旧中国,仅仅靠绘画是很难维持生计的。沈钧儒劝沈叔羊再学一种谋生的本领。叔羊遂考入上海法学院银行专修科学习,毕业后仍感到学识不够,在父亲的赞同下东渡日本求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叔羊在父亲的召唤下回国参加抗战工作,跟随李公朴、郭沫若、张志让、陶行知等人做抗日宣传工作。1942年冬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沈钧儒觉得在国民党政府机关工作没什么意义了,劝沈叔羊辞职专心画画,筹办个人画展。

  当时正值国共谈判,各方知名人士多在重庆,并多与沈钧儒有所来往,见到沈叔羊作画,便即兴在画上题字或作诗,如国民党政府要员于右任、冯玉祥、许寿裳、邵力子等;社会名流如郭沫若、黄培炎、高欣木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11月3日沈叔羊画的一幅《岁朝图》被董必武在画展上购去挂在延安毛主席的会客室里。那时沈钧儒父子住在重庆枣岚垭良庄,与黄炎培住的张家花园仅一坡之隔,11月3日那天沈叔羊正在画《岁朝图》,画面上有茅台酒瓶和几只酒杯,还有天竹子,腊梅,落花生,黄豆芽等物,黄炎培正巧来访,沈钧儒请他观赏《岁朝图》,他看到画上的茅台酒瓶,想起了红军长征途经茅台镇时在茅台酒池里洗脚的传说,就提起笔游戏式地写了一首七绝:「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自饮两三杯。」

  此事一时传为佳话,广为流传。

  在父亲沈钧儒的呵护下,叔羊终于成为一代画家。他的画曾在日本、重庆、上海、北京多次展出、得到郭沫若、徐悲鸿、傅抱石、赵叔孺等人的赞誉。

天伦之乐

  由于沈叔羊耳聋,直至三十岁才由兄长沈谦介绍与华庆莲相识。当时华庆莲在上海一刘姓大资本家中做家庭英文教师,沈谦在刘家做家庭医生,乃从中牵线。华庆莲不顾安危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重庆,见到了憨厚老实的叔羊,也见到了敬仰已久的沈老先生,叫了一声「好爹」,沈钧儒高兴得不得了,当日写信给沈叔羊说:「今日乐极,华小姐叫我一声好爹……」

  1943年3月8日,沈钧儒在重庆中美友好协会为三子沈叔羊和华庆莲举行基督教仪式的婚礼。那天来宾甚多,国共两党重要人物、社会名人、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如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王炳南、张申府、于右任、郭沫若、茅盾、陶行知等。

  「我父母结婚后与我祖父一直生活在一起,照顾我祖父的饮食起居。」沈宽说,「1944年1月20日,我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祖父赶到宽仁医院看望我母亲,并为孙子起名宽,就是我。」

  沈钧儒近20年再得孙子,自是喜欢得不得了。1949年2月沈钧儒到了北京,当时沈叔羊一家还在上海,沈叔羊也刚刚接任由沈钧儒创办的正行女中和乐华小学二校校长不久,正积极整顿使学校纳入正轨时,沈钧儒接二连三写了六七封信催他们全家赴京与他团聚,正在沈叔羊犹豫不定时,沈钧儒下了最后通牒;「正行、乐华两校长一概辞去,不必说其他理由,快点放下,无条件放下。至于此间工作无问题,难道对我还不能相信,要与我讲条件吗?不想与我快点握手见面吗?」

  1949年8月30日沈叔羊全家终于到了北京。沈钧儒见到叔羊全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近似孩童,使沈叔羊再一次感受到陪同老父住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1951年沈钧儒率团访问苏联等国,途中特意选中一张明信片寄给沈宽,嘱咐宽宽:「你要听好父母的话,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读书,回来有好玩的东西送你。你好爷爷从莫斯科寄,1951.5.1节日。」

  沈钧儒辞世的前一天虽然已讲不出更多的话,但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在亲友中寻找着沈宽,拉着他的手恋恋不舍……

家族传统

浑然天成

  沈宽说祖父留给他最好的礼物就是石头。他是沈家第七代收藏观赏石的传人,因为祖父嗜石如命,走到哪捡到哪,可以买石,却绝不会卖石,所以渐成大家。京城里头,沈钧儒的石头可是赫赫有名的,「无论什么世家,能传下来很重要。」沈宽说他祖父之所以喜欢石头,是因为他喜欢石头的品质,坚而不摧,不受腐蚀与天地同寿。

  沈宽喜欢柳州水石,因为它的形色质纹都堪称一流。还有太湖石,灰灰白白的这一类水石有味道、耐看、耐玩。

  内蒙阿拉善地区是风化最严重的地区,所以盛产风凌石。因为人迹罕至,也就显得格外珍贵,而且它造不了假,因为它石质坚硬,难于雕刻,要雕就能看出来。

  「只要是天然浑成,妙手偶得就是珍品。其实大家玩石要的是境界。我最喜欢自己捡来的石头。」沈宽去拜访王世襄老先生,问他最喜欢什么样的石头,可以带给他一块,老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最喜欢没动过手的石头。」一句话说出了玩石的最高境界。「只有自己亲手捡来的石头才有味道,从中可以获得莫大的人生乐趣,与之相比,它值多少钱的问题就太微不足道了。」沈宽笑着说。

  除了玩石头,沈宽还有另外一个绝活就是玩蟋蟀。上小学时,老师叫每个学生说出一种自已喜欢的动物,从它们身上分析学生的性格。沈宽说他喜欢蛐蛐。理由是它们跟人一样,分工明确,而且每个蛐蛐的叫声不一样,脾气也不一样,很聪明。到了现在,沈宽只要一听蛐蛐的叫声就能分辨出它们的品种、个头大小、长什么色的脑袋。为这,他还特地买了一本《蟋蟀部集成》请王世襄老先生签名留念。

●没跟毛主席打招呼

  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在没同毛主席和周总理打招呼的情况下宣布他所领导的中国人民救国会解散,因为他认为新中国已经成立,救国会任务完成,他可以退休回家了。以至于后来周总理哭笑不得地对他说:「沈老先生,你怎么连个招呼都不打?这个组织还不能解散啊。」

●毛主席惟一的宴请

  沈钧儒80寿辰的时候,毛主席亲自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宴会单独为沈老先生祝寿。当时所有的党内要人、老干部都到齐了,光是签到簿就整整用了一大本。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大半生的沈钧儒终于心满意足地笑了……

●祖父每次都醒着

  沈宽上中学时,祖父沈钧儒因为身体关系总是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让人看了以为他一定睡着了。于是沈宽每天早上和晚上出门和回家时经过他身边总是蹑手蹑脚,可是祖父每次都问:「宽宽走呀!」「宽宽回来了!」让沈宽很长一段时间误以为祖父有特异功能。

●沈钧儒健身法

  沈钧儒自幼体弱多病,因为他是早产儿,所以他自己一直很注意锻炼身体。退休以后每天早上醒来他都在床上做一套自己创造的体操,活动筋骨,日积月累,渐成套路,后来还由秘书整理出版了一套《沈钧儒健身法》,据说效果很不错。

摘自《英才》2000.1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