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与健康
***按血型定食谱***
您听说过「以血型定食谱」吗?近来。这种方法在美国可是大行其道。
「以血型定食谱」的提出者是康涅狄格州著名的「自然疗法」专家彼德.达达姆医生。达达姆医生长期以来从事血液研究,他的理论是:人的血型决定他们的身体如何利用摄入的不同食物。
按照达达姆的说法,O型血是人类学上最古老的一种血型,约在10万年前,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只有O型血的人群,他们以狩猎为生,其特点是对高蛋白食物非常适应,但对谷物吸收极差。
在达达姆医生的新作《吃适应你血型的食物》中,他分别对O型血、A型血、B型血和AB型血提出了完整的饮食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还对不同血型的人开列了不同的减肥食谱:
O型血者:可以通过吃瘦肉、动物肝脏、海鲜和绿叶蔬菜来控制体重,但玉米、谷物、卷心菜、土豆等食物对减体重并无功效。
A型血者:A型血者的祖先最早是从事农耕的,出现比O型血稍晚,也是第二种最常见的血型。这类人适合以蔬菜为主食,某些植物蛋白质,如大豆蛋白质对他们来说是最佳健康食品,常食可减少心血管病和癌症发病率。
B型血者:B型血在人类学上出现比A型血更晚。最早的B型血者是游牧民族,因而对肉类和乳类食品相当适应,但对这类人来说,鸡肉、玉米、番茄、大部份坚果和种子类食物却并不是健康食品。
AB型血者:是最晚出现也是最稀少的血型,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徵,既复杂又多变。他们既适应动物蛋白,也适应植物蛋白,其消化系统较为敏感。由此达达姆建议:他们不妨每次少吃些高蛋白食物,但可多吃几次。鱼、豆腐、绿叶蔬菜、乳制品堪称是他们的健康食品。
达达姆提出的有关「血型与食物、体重及疾患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新理论对传统营养理论无异于一次挑战。
***速冻食品有没有营养***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迫切希望从一日三餐、忙碌的家务中解脱出来,食品的营养和卫生也是人们格外关注的,方便食品既卫生、又方便,成为食品市场的主力军。而速冻食品又因其能较好地保持新鲜食品的色、香、味及营养,被人们广泛接受。
中国冷冻食品协会的专家告诉我们:速冻食品从通俗的概念讲,就是在强冷的环境下,15分钟完成冻结过程,使被冻的食品达到零下18℃这样的食品就叫速冻食品。通常冷库、冰柜处理的食品,冻结的时间比较长,往往在90分钟以上,这种食品叫慢冻或缓冻食品。
速冻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过程对温度有着严格要求,必须保持在零下18度进行各种活动。专家认为:温度控制在零下18℃,主要是使各种细菌处于完全抑制状态,细菌当中的各种 也是处于全部抑制状态,所以 的活动不能进行。一旦在零下18℃以上时, 的活动会继续,这样,脂肪、蛋白质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分解,就不能保持食品的原汁原味了。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吃饭不仅仅是填饱肚皮,更多的是讲究营养的均衡。营养专家朱相远说,速冻食品除了保持传统小吃的风味外,在保持营养方面,目前来讲也是最好的,与其它储藏食品的方式比较,它的蛋白质、脂肪不会有变化,包括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维生素都会保留。相比其它方式,速冻食品这种方式是最好的。
速冻食品能保持原有的营养,那么,在选购和食用速冻食品时又应注意什么呢?在选购速冻食品时,应选择包装规范、项目齐全的产品;选择色泽自然洁白、无变色、不灰暗的产品;选择标识明确、保质期、生产日期清晰的产品;选择商家冷柜温度低、无解冻现象、产品个体间无粘连的产品;选购时就近购买,掌握采购的最后环节。在食用速冻食品时,最好在保质期一个月内食用,从冻箱中取出后,不须解冻,可直接开水入锅或上屉。
***吃鱼能防中风***
现代医学对鱼类一向非常重视,自从1980年以来,有不少研究着重于吃鱼与心脏病的关系,认为饮食中多摄取鱼类可防范心脏病。有关研究显示,吃鱼的人比不吃鱼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较低,一些研究甚至显示,吃鱼对心脏的好处,更胜于素食。但新近一些医学研究的重点,则着手于吃鱼对中风的影响。
避免心肌缺血性中风
一项于近日发表的大型研究报告显示,吃鱼对保健身体,预防疾病大有助益。这项研究主要证实,吃鱼对降低心肌缺血性中风机率有帮助,即使是吃少量的鱼,也能降低中风的危险机率。
这项发表于美国医学协会期刊的研究,以8万名美国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妇女每星期吃2到4次的鱼,每次吃110公克,发生心肌缺血性中风的机率可降低48%。而每星期吃鱼超过5次的妇女,中风的机率更小。
有助防止血管硬化
专家认为,大部分鱼类含有的Omega-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它具有预防血凝块的功能,因为血液中形成的凝块可阻塞流向心脏的血流,从而引发心脏病。此外,多吃鱼还可多吸收DHA。
DHA属高度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的功效并不亚于Omega-3。临床上已证实,Omega-3和DHA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坏的胆固醇),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好的胆固醇),这些对于防止血管硬化及血管阻塞都非常有益,尤其对于一些较为年轻的心脏病患者更具明显改善作用。
年轻人中风有增加趋势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总称和俗称。所谓中风是指脑血管局部阻塞或出血,导致脑部组织产生缺血或损害。在医学上,中风分为「脑出血」和「脑血管阻塞」两大类,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又名出血性脑血管障碍,一般简称脑出血。脑血管阻塞又称缺血性中风,简称脑梗塞,主要因为血流不通。
在过去,中风病患一般以老年人或年纪偏高者占绝大多数,人们也以为中风是老人病或是年纪偏大者的问题,年轻人则不必担忧会受中风威胁,其实不然,近年来,年轻的中风病人有增加的趋势。
控制饮食积极防病
由于中风常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视觉模糊、丧失语言能力等,后果相当严重,因而更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上,尤其是饮食中加以预防。吃鱼对预防心脏病及中风的功效,近年来得到医学界普遍的支持和肯定,为了健康着想,进餐时不防多吃几口。
摄取蛋白质并非多多益善
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观念:人总是摄取蛋白质不足,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是有益的。然而新的研究却告诉人们,过多的蛋白对人体并不是有益无害的。诚然,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必需营养。我们的肌肉、骨骼、神经、毛发、指甲、血液、激素,以及五脏六腑的组织,几乎都是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不足,将会造成诸如容易感染、贫血、血压异常、激素分泌不正常、内脏器官受损伤或下垂,加速老化及食欲不振等。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过多摄取蛋白质,对健康亦可造成以下影响:
蛋白质与癌症 蛋白质能强化抗癌免疫系统,但它又能助癌生长。这在已经发现癌症的病人身上,似乎看得更加明显:当给病人增加蛋白质营养时,癌肿似乎长得更快。因为癌细胞代谢比正常细胞更加旺盛,它会夺取大量蛋白质,以使自己增长的势头压倒一切。这是令医学界十分头痛的问题。
蛋白质与代谢病 摄取超过需要的蛋白质时,经过代谢后,会在人体的组织里残留很多有毒的代谢残余物,进而引起自体中毒、酸硷度失去平衡(酸度过剩),营养缺乏(一部分营养被迫排出),尿酸蓄积,导致多种疾病,如痛风等。
蛋白质与肾病 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摄入过高的蛋白质,会促使肾小球硬化,如已出现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每日20克为宜),且应摄入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酸的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蛋白质过多,会加重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蛋白质与肝病 肝病病人为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再生,每天需要90-100克蛋白质,但不可强调高蛋白。摄取过多的蛋白质,会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无法消化的蛋白质,在肠内腐败发酵,可加重氮质血症、氨中毒,促发肝昏迷。所以,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有肝昏迷趋势的患者,一定要少食或禁食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摄取过多,除导致发生上述疾病外,还有脑损害、精神异常、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症。常年进食高蛋白质者,肠道内有害物质堆积并被吸收,可能会未老先衰、缩短生命。美国一研究机构宣布,过渡贪吃肉类,会导致体液中的矿物质失去平衡,也就是磷的猛增和钙的锐减(肉里的磷超过钙达20倍)。钙质锐减的后果是掉牙或牙槽脓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