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ohnnytowncar.com.cn  

互联网沉迷紊乱症
文.杨映波

  互联网使用对于个人身体健康、人际关系、财政状况和职业都有莫大影响,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沉迷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心理问题或社会关系问题。

  有人为互联网疯狂,想知道自己是否也是「网狂」吗?可用以下标准自我衡量一下!

「网狂」检测法

  一、亲吻女朋友的网页。

  二、拒绝去完全没有电或没有电话线的地点度假。

  三、太太在你的电脑显示器上放上她的相架,提醒你别忘记她的样子。

  四、是否所有朋友的名字都有@字。

  五、丈夫告诉你,他已留了两个月胡子了。

  六、凌晨三时起来如厕,返上床之前先去查看电子邮件。 七、虚拟女友找了一个有更阔频宽的网上新对象。

  八、丈夫作出新规定:「电脑不能带上床」。

  最近医生们也日益关注「互联网沉迷紊乱症(IAD)」的蔓延趋势。

  其他各国先且不说,而以美国及加拿大为例,目前在美国有六千五百多个家庭及加拿大有一千多万家庭上网,人们正在网上花费更多钱,制订更多计划,做更多工作,并与更多人会见和互动。此种趋势,使一些精神保健教授非常担忧,他们担心使用互联网的广泛,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甚至更有专家说,IAD将正式列入包罗所有精神和心理紊乱症状的《诊疗和统计手册》(DSM)。

  「互联网沉迷紊乱症」,由纽约心理学教授高伯格首先提出。他于95年时,开玩笑地提出这个新名词。后来,为了维护DSM的复杂性、严谨性和全面性,他开发了这个术语,并宣布组成一个「网狂」支持小组。

  尽管互联网令人疑迷,但许多人都不免怀疑,IAD可能只是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紊乱。关于互联网对我们健康和康乐的影响,社会和学界争论激烈,并主要是围绕有无必要用IAD这个术语?何为「沉迷」和上瘾?「正常」使用与沉迷的界线何在?

「沉迷」的诊断

  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杨格,是IAD的主要倡导者和研究者,她自95年起调查IAD。她创立诊断问卷,作为互联网沉迷的判定工具,以下是她设计的八个问题问卷:

  一、是否事事以互联网为先(总想着上一次上网的活动,或筹备参与下一次网上活动)?

  二、为了满足好奇和充实知识,是否觉得有必要大量增加上网时间?

  三、是否曾经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一次又一次失败,是吗?

  四、欲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是否为此觉得紧张、情绪化、抑郁或恼怒?

  五、是否上网时间往往长于原来的打算。

  六、曾否因为沉迷上网,而毁坏或可能招致重要关系、工作、教育机会或升职机会方面的重大损失?

  七、曾否向家人、治疗师或其他人,隐瞒本身对上网的热中程度。 八、是否利用互联网来逃避现实问题,或用来纾缓心中不快、内咎、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杨格教授将IAD列入病态、赌博和强迫性购物的同一个类别,如滥赌一样,杨格相信,过度使用互联网就是一种「神经冲动控制性紊乱」,意指人们在自控上网紧迫性方面遇到困难。她相信IAD「真的」是一种瘾,因为上网那样长时间可能对人的身体、财政、职业和个人生活带来毁坏性影响。

时间的因素

  她最先用上网时数来界定「病态互联网使用」并进行研究。发现沉迷的网民,平均每周用三十八个小时上网,而非上瘾者平均为八小时。在加拿大,这个数字甚至更惊人。据Media Matrix 2000年1月的调查,发现加拿大人比美国人的上网时间多27%。

  除上网时数之外,重要的是审视上网对其个人生活的影响。有的人沉迷电脑而忽略家人和朋友,人际关系可能大受影响。正如加拿大一名网迷对《寰球邮报》所说的:「互联网离间我们的家庭。过去两年,我严重地忽视了我的太太和孩子。」学生和工人可能通宵上网,导致第二天没有精神学习和工作,在限期内完成不了任务或错过了会议,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大打折扣。沉迷者感到内咎和羞耻,因而经常对人撤谎,编造自己昨日在那里和做什么的故事,在人际关系中进一步失去诚信。由于在电脑、上网或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方面多花了钱,有些人可能要举债。而且还会弄到周身病痛,睡眠与生活作息被打破,慢性疲劳和因少运动而增重,视力减退和颈背疼痛等等。

不同的看法

  波士顿Mclean医院的奥扎克,也将IAD视作神经冲动控制问题,并以认知行为治疗处理。

  另一个看法略为有区别的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格里斯(mak.griffiths)提出,他认为花太多时间上网的人是「科技迷」,要依赖「人机互动」。这就反映人们多花时间面对科技而少花时间与人相处的十年来的趋势。教授们说,「沉迷」这个词可用于对人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行为,而不一定要投身于一个实物作为前提条件。

  哈佛大学的查费尔教授称互联网为可能让人沉迷的「精神刺激原体」,因为它制造令人感到兴奋和舒泰的另一个现实世界,作用类似于饮了一点酒。

  Prider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苏拉尔则认为,「互联网沉迷紊乱症」应当重新定义,「沉迷」于电脑与对赌博、交谈、玩刺激游戏上瘾,而不惜牺牲现实生活和关系,两者应予明显区分。苏拉尔指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对某些特别体验特别沉迷,才会沉迷网上的活动。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倘若喜欢色情活动和资料,可能也上网去享受虚拟的色情。基本上,互联网是现实生活沉迷的另一种渠道。

  但开设精神健康网址的心理学家格罗豪反对IAD这个词,并说此词反映精神科专家往往倾向于为他们见到的可能有害的一切新症状,都作划一标签。他认为其实可以另名为「互联网沉迷」,这样对涉及的个人和家人都比原来的标签更少贬义和更少伤害。

  也有教授认为,整天泡在网上的人是想逃避自己的生活和回避自己的问题。

上瘾的证明

  《临床内科学报》99年12月号发表了对沉迷电脑人士的调查报告,发现大多数回应者都有精神问题,例如抑郁、焦躁或用物紊乱和个性紊乱。 部分证据说明,大多数上瘾者都留连于网上的互动和社交区域,诸如多用户区(MUD)(刺激的游戏室)、交谈室、电邮及新闻组。他们不是单纯浏览和寻找资料。

  匹茨堡大学的杨格在其所着《互联网心理学》中,解释了许多人为何会在多用户区和交谈室留连忘返的问题,并称由于在电脑空间里能直接产生一种认知的、被人尊重与赞扬的,甚至爱慕和倾心的感觉。对于孤独而内向的人来说,他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关心和爱护,又不虞被人认出或遭人拒绝。因此在现实世界障碍重重的人际关系,从亦得到某种形式的补偿。也有人说,上网和酒吧散心一样,都可以算是心理问题的物理疗法。

  互联网使用对于个人身体健康、人际关系、财政状况和职业都有莫大影响,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沉迷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心理问题或社会关系问题。如果上文提及的杨格问卷答什九为「是」,那么最好去看看医生,看现实世界的治疗师,才能找出问题的根源。

摘自《信报》财经月刊2001年3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