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ohnnytowncar.com.cn  


郭凤莲:铁姑娘是怎样炼成的

文/李径宇

山西老人将自己新手绣制的绿色申奥旗交给郭凤莲,由她转交国际奥委会。

  1964年,在毛泽东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大寨霎时间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大寨一直是「中国最著名的乡村」。1962年后郭凤莲任大寨第二任「铁姑娘」队队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重视生产效率的农业承包制在全国推广以后,大寨模式的集体农业转而遭到了否定。

  人们发现,虽然大寨一直宣传「自力更生」,但实际上国家也给了不少资金用于支持改良土地的工作。劳动模范成了批判的对象,被誉为「铁姑娘」的郭凤莲也未能幸免。1982年9月,被逼无奈的郭凤莲只好离开了大寨。   在此后的大约9年间,她奔波于山西省各地农村,从事农业耕作或是道路管理工作。但是,当大寨的耕地很快再次荒废的时候,村民们又开始寻找她。1991年11月,郭凤莲被迎回大寨,重新当上了党委书记。


  2001年1月,据《三晋都市报》报导,拟上市的大寨工贸公司清产核资工作已基本结束。

  2001年4月26日,郭凤莲,以大寨经济贸易发展总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亮相引起不小的轰动。

郭凤莲(右)出席中国妇女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1年4月16日,大寨村党总支、村委会成员和大寨村所属各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的带领下,正在接受系统的英语培训。

  2001年5月19日,北京,国家体育总局、旅游总局、凤凰卫视、大寨村共同举行「申奥万里行」新闻发布会。大寨集团解囊200万元人民币独家赞助此次活动。

  人们注意到,近段时间,曾在上个世纪下半叶的特定历史时期中,令人振聋发聩的「大寨」、「郭凤莲」这样的字眼再次高频率地闪现在当今的各大媒体上。


少年时代的郭凤莲,非常「崇拜」 村里的这些战天斗地的「英雄」

  1947年,郭凤莲出生在离大寨不远的武家坪,由于当时生活艰苦,母亲身体营养不良,生下的小凤莲非常瘦小。

  小凤莲长到3岁时,母亲因患痨病去世。亲戚只好把她给了大寨村的姥娘家。从此,郭凤莲与姥娘相依为命,备尝辛酸清苦。

  14岁高小毕业后,郭凤莲到大寨幼儿园当了一年多的「孩子王」。

  就在这期间,大寨村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以及贾进才、贾承让、梁便良、宋立英等村干部的带领下,花了10年工夫,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

  少年时代的郭凤莲,非常「崇拜」村里的这些战天斗地的「英雄」。

  郭凤莲和全村22名女青年组成一支突击队 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铁姑娘」队的雏形

  1963年8月,大寨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百年不遇的山洪把大寨人的粮田和房屋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139亩梯田被大水冲得裸露出坚硬的石头,41亩庄稼更是淹在泥水中踪迹全无;全村140眼窑洞,有113眼坍塌,125间房子中,就有77间躺倒在泥泊里,村里几百口人无处栖身。

大寨党委书记郭凤莲。

  危急关头,郭凤莲和全村22名女青年组成一支突击队,义无返顾地奔忙在抢险第一线,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铁姑娘」队的雏形。

  灾后,国家送来了钱、粮和物资。然而,大寨人没有收下,原封不动退回去。党支部当即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不要国家钱、粮、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大寨之路》通讯,同时还配发了社论,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同年5月,毛主席指出: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12月,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倡学习大寨精神。

  全国性的「农业学大寨」由此拉开帷幕。

  「铁姑娘」郭凤莲和所有的大寨人一样无比欢欣鼓舞、干劲倍增。那时候,她已被党组织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了。

  郭凤莲「飘泊」在大寨之外 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个小村庄

  在大寨最辉煌的时候,郭凤莲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

  然而,历史跟郭凤莲和大寨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一切都始料未及,大寨在一夜之间名闻天下,又在一夜之间名声扫地。人们从谈农业必谈大寨,转而在政治风云突变后开始批「左」必批大寨。

  紧接着在1980年4月,32岁的郭凤莲不能再担任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了。此后,她先是「待分配」3年。不仅被留党察看,还被当做「三种人」接受审查。最后,只得背上铺盖卷儿去晋中果树研究所报到去了。

  郭凤莲在一间低矮、狭小的房子里,开始了她4年零11个月的漫长反省。远处的高音喇叭里传来关于农业「包产到户」、「大包干」的政策宣传。郭凤莲知道外面的世界在变,都在变,她青春的梦想随着「农业学大寨」的土崩瓦解被遗弃在风里。

  1987年春天,郭凤莲又被调往省公路局下属的昔阳县公路段任段党支部书记。这之后,郭凤莲又在昔阳县公路段工作了4年零11个月。

  两个4年零11个月,郭凤莲「飘泊」在大寨之外,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个小村庄。虽然,大寨村离她后来的工作单位所在的昔阳县城仅隔数里之遥,但是,不知为什么,她总是「不敢」轻易回去,每念及此,郭凤莲的心便隐隐作痛。

  重上虎头山:人不能与历史赌气

60年代村党支书陈永贵带领大家学习[毛主席语录]后排右一为郭凤莲。

  两个4年零11个月,郭凤莲目睹外面的世界在发生着天翻地覆般的变化,而大寨,却冷冷清清,「寨门」紧闭,浑然世外。

  看在眼里,郭凤莲急在心里。

  1991年10月底,几辆小轿车悄悄地来到大寨村口。在村民们诧异之余,一些干部模样的人纷纷走下车爬上高高的虎头山。从他们的神情和口气中,大寨人似乎感觉到这里又要发生一件大事。

  果不其然,据后来证实,当时去的是山西省某些老领导。他们在临离开大寨时,特意找来郭凤莲作了谈话。

  1991年11月15日,中共昔阳县大寨乡党委郑重下文任命:郭凤莲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之职。

  重回大寨,物是人非,郭凤莲感慨万端。

  这期间,不断地有人问郭凤莲:你对大寨还没有伤透心吗?每每至此,郭凤莲总会笑着说,人不能与历史赌气。

  最令郭凤莲感动的是,当她重回大寨的消息传出去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便雪花般飞来。写信的大都是在年轻时到大寨参观学习过的人们。那时候,大寨是他们的「图腾」。许多人告诉郭凤莲,现在他们的村庄远非昔日可比,已变得非常富裕。

  有时候郭凤莲不得不自我「推销」 还怕别人不买她的账

  上任伊始,在村里的一次大会上,郭凤莲沉痛地说:过去是全国学大寨,现在需要的是大寨学全国。如果再跟不上全国的发展步调,俺大寨人的脸往哪儿搁!

  再也不能等了,郭凤莲急不可待地行动起来。当时,大寨连差旅费以及必要的经费都拿不出来,郭凤莲只得厚着脸皮向县里讨借。最尴尬的是郭凤莲无论走到哪里,总害怕别人认出她来,但有时候又不得不自我「推销」,还怕别人不买她的账。

  1992年大寨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建立了年产10万吨的水泥公司,并在以后的几年中相继建起了以「大寨」命名的十几个企业。大寨村的集体总产值也由1978年的18.56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327万元,到2000年,已达到7000多万元。

  值得人们注意的一点是,昔日作为全国农业模范的大寨村,现在,全村只有1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产值只占集体总产值的百分之一。而该村其余90%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了工业和副业。不仅如此,大寨村还解决了外村的几百号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郭凤莲和全体大寨人再一次令世人刮目相看。

  摘自《北京青年报》2001.6.3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