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演绎「摇滚鲁迅」
文/张向阳
鲁迅先生用演唱讲完一堂课
|
张广天
|
2001年4月11日晚,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内再次响起令人振奋的掌声。民谣清唱史诗剧《鲁迅先生》的彩排演出正唤起人们内心沉积已久的革命激情。该剧首场演出于4月12日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正式开幕。在张广天的率领下,这一台唯一通过了层层把关的鲁迅题材作品,集演唱、演奏、曲艺、表演、FIASH背景动画的舞台剧终于呈现在首都舞台之上。通过表现鲁迅先生一生经历的几次重大事件和他与伪善、黑暗、邪恶的代表「魑魅魍魉」的斗争,重现「五四」精神。
有人把张广天演绎的这位鲁迅先生叫做「摇滚鲁迅」。因为演出以现代民谣风格为演唱主体,4档民谣歌手(歌手自唱自演奏一种乐器)加上4位曲艺演员,用管弦乐、电声乐和民乐三合一的大型乐队进行现场伴奏,展现在舞台上的演出者达60人之多。
全剧以鲁迅一生为故事基础,侧重他晚年的活动和思想,体现他的民众精神。简单地讲,可以用「三篇文章两件事」来概括:《狂人日记》、《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北平五讲以及鲁迅逝世。用最通俗的手段严肃而全面地塑造这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整个演出是以演唱而不是以人物表演为中心,人物交流全部依靠没有念白的通篇吟唱,构筑了演讲、内心活动、交锋、议论和叙述的整个戏剧活动。以歌唱来推动剧情,而抛却插曲概念,在戏剧中并不常见。可以说,此次张广天排演民谣清唱史诗剧《鲁迅先生》可以被看作是一次激进的、革命的、彻底的艺术创新。
鲁迅名言名篇全被吟唱
张广天的《鲁迅先生》定位在民谣史诗剧,剧中大部分鲁迅的唱词基本上来自鲁迅的文章、论著、遗言等,但有一些针对音乐的细节修饰。舞台呈现是这样的:舞台后区完全是管弦乐队及合唱队,4个民谣歌手代表鲁迅、许广平、刘和珍、冯雪峰、柔石等不同的人物来演唱,而反面人物的演唱则用戏曲唱腔。剧情发展通过一个演员的朗诵来交代,所谓戏剧的表演被降到最低的限度,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绝对是两码事。整段演唱生动而内敛,更加突出唱词的内涵体现,在与观众的交流和对内容的理解上都非常流畅。
用张广天的话讲,就是「你不想听一听鲁迅先生用演唱来讲完一堂课吗?」在剧中我们熟悉的「痛打落水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等鲁迅原文的警句,都是被民谣歌手气韵贴切地唱出来的,还有鲁迅的著名遗言,许广平的挽诗……无不是吟唱而出。
为何要这样表达「鲁迅先生」?
|
《鲁迅先生》演出剧照
|
张广天把《鲁迅先生》定位于民谣清唱史诗剧,首先对史诗剧的解释是:历史的人物或事件以诗歌的形式进行舞台展现,这也是中国戏剧舞台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崭新艺术形式。
对于创作《鲁讯先生》这一剧作,张广天自1997年便开始创作,历经三载。他认为鲁迅的传记性作品,以其一生为故事基础,侧重他晚年的活动和思想,体现他的民众精神。他认为鲁迅于今人的意义在于剧中所展现的不是一个零碎的、解构的和荒诞不经的21世纪,而是一个灵魂重新整合、英雄诞生的时代。重申「通俗但不庸俗,高尚却不高雅」的人民美学原则,用最通俗的手段严肃而全面地塑造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张广天说他实际上是想推动整个史诗剧运动,从以朗诵为主体的史诗剧《切.格瓦拉》开始,继之以音乐为主体的史诗剧《鲁迅先生》,其后将有以形体艺术、戏曲、电影或纪实新闻为主体的多种史诗剧作品。
张广天何许人也
张广天,吟唱诗人,戏剧编导,1966年7月生于上海。1985年,曾组建「再见」创作组和「太阳同伴」城市民谣演唱组(此为上海最早的民间现代乐队)。在「太阳同伴」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并积极参加演艺活动。1990年初,移居北京,从事唱片制作和影视戏剧的创作。
一直以人民音乐家的身份特立独行的张广天,自从去年导演了轰动一时的革命戏剧《切.格瓦拉》后,今年春天由他编剧、导演、作曲并亲自登台演唱的民谣清唱史诗剧《鲁迅先生》可谓再出惊人之举。作为作曲家的张广天,与戏剧一直有着不解之缘。自1997年开始他便与中国先锋戏剧的几个代表人物有着极为密切的合作关系。1997年与孟京辉合作《爱情蚂蚁》,1997年为牟森戏剧「倾述」而作《第一弦乐四重奏》,1998年与孟京辉合作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坏话一条街》,1999年的《恋爱的犀牛》,2000年张广天更是亲自上阵,作曲并导演了《切.格瓦拉》。所以说,说起中国实验戏剧的发展,不能不提到张广天的名字。
此次排演,《鲁讯先生》已成为中央实验话剧院今年的重点剧目,该院院长赵有亮甚至特意为此将张广天调入中央实验话剧院,也足以看出赵有亮对此剧的重视。
这一个「鲁讯」会否被接受
张广天这样且说且唱地演绎鲁迅是否会被人们接受?笔者采访了不少观看此次演出的人士、他们看法不一。
|
《鲁迅先生》演出剧照
|
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赵有亮说:「不错,年轻人真敢干!」作为该剧的出品人,赵院长用热烈并富有节奏的掌声在演出结束时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然而,在这场彩排演出的台下也有一些业内同行表示了自己的观点,著名舞台剧音乐人、现代话剧《狂飙》音乐制作姜景宏认为:「我不能认同这种音乐剧的表现形式,简直就像直接翻译成中文的外国歌剧──听上去太死板了。而且,看上去不具有演出的美感,张广天的手一直按在一个和弦位置上偶尔变化一下,仅仅是在打节奏……」
剧场外的争论是难免的,至少这证明该剧是能够引起人们思索和探讨的。此次张广天精心打造的这部戏从根本意义上而言,是很难用「音乐剧」、「话剧」等表演形式去界定的。但从创作者的意图看来,鲁迅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代表,而表现这种精神的形式是不必拘泥于某种程式的。在剧中似乎没有明确的角色划分,有时是在表现「鲁迅」亦有时在表现「自我」,在数种关系的切换时精神却是一致的。而从演出效果上看,张广天及其组合的演唱抛开唱词略显直白粗糙不谈,所给人的感受是具有爆发力的。而且,乐队、演唱者、曲艺表演者的协调感控制得很好,配合精彩的FIASH背景动画和简单的红色色块幕布给观众留下极为新鲜的感受。这是其他舞台剧中从未呈现的。摘自《深圳周刊》200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