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古酿”青稞酒困境中欲求突围
中新社西宁10月13日电 (潘雨洁)面对新冠疫情考验,国内白酒市场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除贵州茅台外,国内多家酒企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企业—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65%,引发关注。
业界分析称,作为典型地方酒种,青稞酒企业的体量、影响力和客户群体较小,在市场竞争中渐渐遭到名优白酒品牌挤压。这种来自青藏高原的百年古酿,正在市场份额萎缩、增长乏力的困境中寻求突围。
国庆期间,中新社记者走访青海省西宁市大型超市、烟酒零售商店看到,各类白酒产品种类繁多。“各地品牌、各种香型的酒丰富了本地消费者的选择,外地游客对青稞酒更感兴趣。”西宁市王府井超市导购员郭淑兰介绍。
“近几年,茅台等国内一二线名酒品牌下沉销售渠道、细耕区域市场,对我们造成一定压力。目前,价位在200元至600元人民币的青稞酒产品在市场均受到其他品牌挤占,同等价位下,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更易获得顾客青睐。”青海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陈文博称。
“别人卖的是价值,我们卖的是价格”青海互助青唐城青稞酒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刚表示。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我们也在想办法让自家的酒呈现独特口感,让消费者记住。”互助威达青稞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车发芳介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酒企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口感欠佳、销量下滑、“酒厂勾兑”,成了当地一些消费者和零售商对青稞酒的评价。
“现在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是青稞酒没有从前好喝了,”西宁市某烟酒商店老板张立(化名)说,“即便酒厂拿出部分单品在进价上给我们优惠,也大都会选择滞销产品,而且越知名的青稞酒价格越透明,我们的利润空间很薄。”
“外界一般认为,勾兑就是用酒精加香精香料勾调,而我们的酒都是纯粮食酿造,勾兑只是生产工序,会根据成品酒特点,将十几种季节原酒组合、不断协调各种味道。”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喇录忠说,将勾兑看作质量问题、“以次充好”,实为对青稞酒产品的认知有误。
随着青稞酒“遇冷”,当地亦在反思。“青稞酒曾一度在国内市场走俏,个别酒企赶上热潮尝到甜头,渐渐心存侥幸、忽视酒品质量,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陈文博说。
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认为,品牌杂而小、市场秩序不规范、“傍”大企业大品牌、知识产权侵犯与仿冒等问题,均制约着青海青稞酒产业发展。
“青稞酒产自世界烈酒酿造的最高海拔,是种酿合一、曲粮合一的代表,符合自然、健康的消费理念,我相信它在未来依然足具市场潜力。”王延才建议,官方应重手整治,让大小企业并存、形成产业群,同时注意平衡核心产区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利用,合理布局、配置资源。(完)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15:29:52
- 2024年11月21日 09:54:06
- 2024年11月21日 09:32:01
- 2024年11月21日 09:15:00
- 2024年11月20日 13:55:29
- 2024年11月20日 13:33:17
- 2024年11月20日 11:46:55
- 2024年11月18日 15:55:51
- 2024年11月18日 12:40:42
- 2024年11月18日 11: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