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千舟竞渡 香港龙舟已成华人文化名片
中新社香港6月7日电 题:端午节千舟竞渡 香港龙舟已成华人文化名片
中新社记者 梁今
6月7日是端午节,香港有约10个地区在这天举办龙舟赛事,数百支来自海内外的队伍在鼓声涛声中竞技。
“几乎每一个区,都有自己的龙舟比赛。”远在大屿山的水乡大澳,当日也有一项传承逾百年的独有龙舟活动──“游涌”(或称游神)。
居于港岛区的张先生这天就乘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来到大澳观赏这一独特的龙舟活动。他对记者说,香港各区的龙舟赛都有不同特色,其中以大澳最特别,所以这天专程远道而来一探究竟。
大澳是香港四大渔港之一,数百年来,大澳都有龙舟“游涌”的传统。每至端午,乡民会划着一艘龙舟,后面拖着载有神像的小艇“神艇”巡游水道间,并沿途焚烧宝烛;而棚屋居民又同时会朝着龙舟拜祭,祈求合家平安、驱除疾病,“游涌”仪式过后便会举行龙舟竞渡。
相传早在19世纪,大澳爆发瘟疫,于是渔民请出各庙神像由龙舟拖行巡游,沿水道祭祀。后来瘟疫平息,这一独特的龙舟活动“游涌”也自此保留,传承逾一个世纪,并在2011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地居民表示,自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游涌”的受重视程度有明显提升,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香港天文台当日录得摄氏33.2度气温,打破今年高温纪录,同时也是历来第三热的端午节,但大澳水道岸边依然人头涌动。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也专程前来观赏这一特色龙舟活动。
邱腾华说自己也是首次观赏龙舟“游涌”,觉得很特别,“据我所知,这是香港独有,甚至是华南地区很独特的地方文化,是香港的骄傲。”他又指,香港是国际城市,但亦有地方文化和不少特色。
在各区的龙舟竞渡中,若论国际化程度及规模,则莫过于赤柱举行的“国际龙舟锦标赛”,共吸引272个本地及海外龙舟队、约6000名健儿参加。此外,比赛重头戏之一的“最抢镜服饰奖”活动中,不少人穿上特色服装“抢镜”,气氛犹如开派对般,十分热闹。
香港仔龙舟竞渡的亮点则是“大龙”(大木龙舟)竞赛。“大龙”可载近50名健儿,船身长逾25米,一直沿用木材制造,重约1吨。赛队在龙舟的设计及选材方面极花心思。大木龙舟由上乘的柚木等浮水力强的木材手工制作,造价约20多万港币。香港仔龙舟至今保持每年有10支队伍参赛的规模,是全港最大规模的“大龙”比赛。而市民能体验到的通常是可载10余人的小型龙舟。
中国香港龙舟总会主席钟志乐总结出香港龙舟赛事的两大特色,一是香港身为国际龙舟邀请赛的首次举办地,之后在其他国家举办的邀请赛,都有参考香港经验;二是占地仅1104平方公里的香港,拥有最频密的龙舟赛事。
据说,龙舟这项传统运动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民间甚至有传说指划龙舟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到了1976年,香港筲箕湾避风塘首次举办“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为龙舟赛迈向国际走出重要一步。此后的数十年间,香港这一由最初的敬神活动演变而来的传统体育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传统的端午节龙舟也被赋予了“龙舟文化”的含义,象征着体力、意志力和团队精神。
香港作为现代国际龙舟竞赛的发源地,已被世界各地认同。端午赛龙舟,对香港来说已不仅仅是纪念活动,它变成了华人文化的名片。正如邱腾华局长这天观赏龙舟赛时所说,这是“香港的骄傲”。(完)
专题:网络中国节·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