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畔石家庄:太行山麓崛起的“天下第一庄”
中新网石家庄9月28日电 题:滹沱河畔石家庄:太行山麓崛起的“天下第一庄”
中新网记者 鲁达 王天译
静静流淌的滹沱河水,历经千年,滋养着两岸黎民。巍峨的太行山山麓,中山古国故土,时隔千秋,见证了一座城市的磅礴。
当正太铁路蜿蜒而过,当西柏坡燃起革命之火,当百米高楼拔地而起,当高架公路横贯东西,石家庄,这座位于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城市,正在以奋斗者的昂扬之姿,回应着历史沧桑,开拓在时代前沿。
这是一座古老之城
1977年,石家庄市平山县的一座古墓中挖出了一批青铜器,其中一座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中山王鼎”上,铭刻的469字,将石家庄的历史追溯到了战国时期。
翻开历史长册,其实早在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时期,生活在滹沱河两岸的白狄族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鲜虞国。
春秋往复交错,朝代几经更迭。从鲜虞国到中山国,再成为赵国属地,至秦国一统。数千年来,风云变幻间,这片土地滋养出王侯将相如百岁帝王赵佗、唐朝宰相魏徵、李绛、李吉甫;培育出著名将领如乐毅、赵云;孕育了杰出文学大家如白朴、梁梦龙。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时隔千年,让人读来仍感慨泪目的《祭侄文稿》,其所叙之事便发生在常山郡(今石家庄市正定县)。自古就有着“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美誉的正定县城,作为佛教临济宗的发祥地,临济寺内高耸的澄灵塔诉说着东魏时期的繁华;开元寺内我国已出土最大的赑屃,见证了后唐至五代的兴衰;康熙、乾隆两帝数次礼佛的隆兴寺内,21米高的铜菩萨历尽人间繁华。
历经千年浮沉,还看今朝盛事。如今的正定县早已融入到石家庄市主城区内,其繁华更胜从前。夜幕降临,古老的城池在灯光的勾勒下,宛如一幅立体的画卷徐徐展开。飞檐斗拱的楼阁、鳞次栉比的商铺、巍峨矗立的南城门以及蜿蜒曲折的周汉河,在灯光的映照下轮廓毕现,整个古城宛如戴上了华丽璀璨的珠宝,霎时间变得熠熠生辉。
古城的游客尚未入梦,赵州桥下的河水已流淌千年。这座位于石家庄市赵县的大石桥,从隋朝开建至今,已成为世界上存在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这是一座红色之城
1907年10月,随着正太铁路的全线竣工,石家庄开始登上近代历史舞台。到20世纪40年代,这里已成为扼平汉、正太、石德铁路的华北地区重要战略枢纽。
1947年,当石家庄尚被国民党占领的时候,距石家庄市区90公里外的西柏坡,已经开始承担起了作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重任。
西柏坡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
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两大根据地所环抱,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
1947年11月,在朱德总司令的秘密布置下,晋察冀野战军打响了解放石家庄的战役。石家庄的解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攻克的第一座大型城市,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有效保卫了西柏坡的安全,而且还首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重要城市的先例,为尔后进行城市作战提供了重要经验。
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为西柏坡作了如下的题词评语:“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如今的西柏坡,作为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前来参观、学习。2011年,西柏坡高速建成通车,将西柏坡至石家庄市区的时间由原来的两个多小时缩短到50分钟车程。随后,京昆高速、太行山高速等交通大动脉相继打通,使这片红色的土地得以敞开怀抱,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是一座发展之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石家庄也掀开了历史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石家庄,城区人口不足10万,城区面积仅有约12平方公里,全市的二层楼屈指可数,只有正太饭店、中华饭庄、晋昌祥店铺、天丰商店、石门照相馆和育新书局。一切都百废待兴。“就城市建设与管理来说,石家庄是新中国的一块实验田。”石家庄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乔润卓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家庄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并确定了“依托旧城,改造旧城,由内向外,由近及远,集中布置,紧凑发展”的建设原则。
由此,石家庄掀起了一个为期近十年的城市建设高潮。
1955年2月,经国家建委和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第一期规划《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55-1975年)》出台,初步构建了城市工业布局,为石家庄市建设以纺织、医药、机械为主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1974年燕春饭店开始兴建的时候,曾在纺织厂工作的退休职工宋玉来时不时地跑去工地看进度,“看着建筑物一层层地长高,感觉那就是一座‘摩天大楼’。”燕春饭店建成后立刻就成了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如今,这座昔日的“摩天大楼”,早已淹没在数不清的高楼大厦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石家庄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二环路、南环大桥、引水入市民心河工程、第二电信枢纽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进入21世纪,作为省域中心城市、冀中南城市群的龙头,石家庄迎来了城市发展的“黄金时代”。2014年9月,石家庄经过区划调整,市辖区面积增加1700多平方公里,达到220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303.92万增加到455万。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管理,也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奋斗。2019年7月2日,河北神威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外联专员李琨玮在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大厅拿到了全市第100万张营业执照,从申请办理到拿证,只用了两天时间。截至当日,石家庄市今年以来新登记各类内资市场主体达12.16万户,同比增长31.84%;全市各类内资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达100.36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25791.02亿元。
如今的石家庄,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082.6亿元,增长了2533倍;全市财政收入从280万元迈上千亿元台阶,增长了近4万倍。
这是一座文明之城
70年来,石家庄的城市“骨架”在拉伸、“血脉”在畅通、“颜值”在提升,与之相伴的是城市内涵品质的不断丰厚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持续提高。
在石家庄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赶考”精神已融入城市血脉。70年的奋斗路,也是一条“赶考路”。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石家庄始终不忘精神文明的建设。
1978年,石家庄平安公园建成开放,虽然需要购票游览,但仍吸引众多市民赶来观光。70年的时间,石家庄的公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收费到免费,从街头星星点点的绿色,到大街小巷绿意盎然鲜花盛开,再到“500米见园”目标的实现。几十年来,石家庄秉承生态园林建设理念,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为市民提供更多更美的绿色空间。
建设,彰显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管理,更突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石家庄的城市管理也日益走向精细化。2009年,石家庄正式启动运行了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由粗放型无序管理向精细化有序管理的转变。
今年8月28日,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自2020年1月1日,市政府提出的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由全体市人大代表以投票表决方式确定正式项目,将交由市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
2017年11月17日,在第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石家庄市被顺利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榜样先行。张建霞和王生廷、王双廷获全国道德模范,16人获河北省道德模范,59人被评为中国好人。永不下班的民警吕建江、勇斗歹徒的退役军人吕保民、百姓心中永远的“帮大哥”高瑞奎……不断涌现的好人充分体现着石家庄人血液里的古道热肠,体现着这座城市的宽厚和友善。
这是一座奋斗之城
流淌在这座城市里的红色血脉,铸就了这座城市的奋斗精神。
石家庄的奋斗,体现在从无到有。石家庄解放初期,经济基本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仅有大兴纱厂、铁路大厂等几家企业,产值微乎其微。在这一片废墟之上,石家庄人经过70年的不懈奋斗,建成了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现代化省会城市。
石家庄的奋斗,体现在开拓创新。从单纯依靠铁路的物流运输,到形成纺织、医药等大型产业园区,再到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高新企业成城市发展主要支柱,这座曾经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如今已成为全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全国创新型城市,是国家级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重要节点城市、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中心城市,连续9次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称号。
石家庄的奋斗,体现在壮士断腕。由于历史原因,石家庄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一煤独大,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再加上地理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城中有钢、城中有电、城中有药、电厂围城,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为了守住碧水蓝天,石家庄不惜“刮骨疗伤”。经过多年努力,PM2.5浓度从2013年的148.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72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53.2%,首次实现污染指数“零爆表”。
石家庄的奋斗,还体现在居民的安居乐业。随着石家庄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2015年,石家庄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市的医疗水平,也从1949年的22家公立医疗机构、208张床位,增长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563个,开放床位60665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51人。人均寿命也从1949年的不到40岁,到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9.12岁。
与此同时,石家庄还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1%,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节水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石家庄,这座成长在滹沱河畔、太行山麓的红色城市,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