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中国与联合国机构经济技术合作出现三个显著变化
(第三届进博会)张翼:中国与联合国机构经济技术合作出现三个显著变化
中新网上海11月10日电 (记者 夏宾)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合作单位,联合国下属多个机构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举办多个论坛,聚焦关键领域和议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下称“交流中心”)副主任张翼近日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称,中国与联合国机构经济技术合作已经出现三个显著变化。
交流中心自1983年成立,成立之初便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华合作项目的归口管理和协调工作。
张翼说,37年来,交流中心共实施和参与了1000多个联合国在华合作项目,援助项目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例如,西兰花、无菌操作台、早产儿温箱、人教版英文教材等,都是通过联合国援华项目引进或合作编撰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贸易领域的21部立法是通过联合国项目支持完成的;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编办和交流中心共同实施的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能力建设项目持续约30年。
张翼直言:“可以说,联合国对华援助项目为中国开启了与国际交流的‘窗口’,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积极的特殊的贡献。”
张翼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与联合国机构经济技术合作合作出现了三个显著变化。
一是合作形式不断创新,从最初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转变为深度挖掘联合国工具箱、知识包、专家库、国际网等资源,从单纯接受援助转向“有取有予,互利共赢”。
二是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从单纯接受“硬件”援助,到新能源技术、普惠金融等在中国的先行先试和本土化完善,再到现阶段将前沿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概念,通过搭建工作平台、开发技术工具和创立指标体系,在中国探索试验,再总结提炼以推广应用于其他国家。
三是合作范围不断拓展,从主要助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拓展到通过联合国项目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助力全球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于上述变化,合作正面临重大转型。张翼指出,一是针对合作资金来源变化,在争取支持上下功夫。随着中国人均GDP迈过1万美元的关口,联合国援助资金继续大幅缩减,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例,上世纪90年代每年援华4000万美元,目前已经下降到每年15万美元。这意味着项目资金将更多依靠国内筹集。因此,需要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相关机构的优势等进行更多的宣讲,帮助国内合作伙伴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为联合国合作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二是针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创新引领上下功夫。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在联合国合作项目设计和实施时,应注意通过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三是针对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角色的变化,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中国有70年对外援助的历史,也一直是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但由于中国参与国际多边合作起步较晚,在能力、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存在不足,需要借助联合国的平台进一步培养人才、强化能力。
“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着巨大的逆全球化挑战,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对世界各国的严峻挑战。但是挑战越艰巨,越要坚定的深化与联合国的合作。”张翼说。(完)
- 专题: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4日 08:39:04
- 2024年11月23日 17:37:57
- 2024年11月23日 17:28:25
- 2024年11月23日 15:08:22
- 2024年11月23日 11:42:23
- 2024年11月23日 09:39:55
- 2024年11月22日 22:13:46
- 2024年11月22日 17:08:13
- 2024年11月22日 16:41:55
- 2024年11月22日 15: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