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机长忆40年飞行生涯:胆大心细 遇险情镇定
(爱国情 奋斗者)古稀机长忆40年飞行生涯:胆大心细 遇险情镇定
中新网兰州9月29日电 (张婧 高莹)“一套起落动作要求6分钟左右完成,这就需要飞行员胆大心细,空中该干什么绝不马虎,也不拖沓。”刘正昌表示,做飞行员,责任心最重要,要有处置特殊情况的能力,每次飞行前做足准备,还要精通业务技术。
具备40年飞行生涯的刘正昌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他回忆说,过去的“老飞机”领航设备简单,不像现在科技发达,机上安装GPS可以对偏航、偏流现象自动修正,“那时候,我要根据飞行情况和风速,运用函数在空中准确心算出调整角度、速度和高度,这是最大的挑战。”
上世纪60年代末,国家需要大量招聘飞行员,得知消息的他报名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校(现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经过一系列严格筛查,刘正昌成为该学院一名正式学员进行系统学习。
“开设科目有飞行气象学、空中领航学、飞行原理等。”他说,“这么大个物件,有很多仪表,要飞上天、再落地。”学习之初有许多顾虑,一是速度快,再者,心里紧张。但他始终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下足功夫的他顺利学成起落基本操作,从飞行学院毕业。
后来,他到东航甘肃分公司做飞行员,一门心思想要“飞”好每次任务。“干这一行,危险系数大,人命关天。”刘正昌说,飞行中最怕雷雨风暴,有时飞一半突遇恶劣天气,机翼结冰就导致机身下坠,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绕航,或者返航等应急措施。
逐渐地,刘正昌从起初只会安全起落的学员,到具备独立操纵能力的副驾驶,再到负责安全飞行的机长,甚至教员,这一过程不止是从飞行皮夹克到四道杠制服的变化,更多的是飞行经验的积淀。
“空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故。”他举例说,有一次从兰州飞银川的训练,刚过贺兰山,发动机开始抖动,机组其他成员因这一抖而陷入极度紧张中。危难之时,刘正昌给全机组打了一剂“镇定剂”,“这下边就是机场,实在不行我们就联系迫降。”
在全机组人员的默契配合下,刘正昌高效处理,坚持飞向目的地,并且安全着陆。经检修发现,确是发动机突发故障,最坏的结果是停机,所幸平安无事。“尤其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紧张,一紧张就乱套。”
现在想来,刘正昌还是有些后怕,他说,排除故障是机长要遵守的基本规章。每次飞行,他都要吸取教训,“首要任务就是安全,没有安全,其他的一切都将无从谈起。飞机起飞,直到与地面接触那一瞬间,揪着的心才能放下。”
“实际上,每次航班起飞前的准备工作从前一天就开始了,叫做预先准备,包括熟悉地图、通勤资料、停机场特殊规定,以及备降机场环境,越详细越好,以备第二天在飞行过程中,突遇紧急事件时可以从容应对。”2009年,办理退休手续的刘正昌说自己记不清驰骋高空的时间总计有多长,但是,飞行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他都熟记于心。(完)
专题: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