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内蒙古农村30载的农技员:让“田间课堂”普及农区
中新网呼伦贝尔9月18日电 题:扎根内蒙古农村30载的农技员:让“田间课堂”普及农区
中新网记者 张玮
“我伴随着‘田间课堂’几乎走遍了鄂伦春自治旗的农区。”18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农技员张玉林如是告诉记者。
9月中旬的内蒙古牧区迎来忙碌的打草季,农区则迎来热闹的丰收季。张玉林站在田埂上,看着鄂伦春的农猎民们收获满满,他说,让“田间课堂”普及农区、惠及农民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
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是中国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之一--鄂伦春族的聚居地,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鲜卑民族发祥地”之美誉。
张玉林是辽宁铁岭人,1986年来到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江北村教书,便扎根这里。
张玉林说:“学生时代,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成为像袁隆平一样的育种科学家,另一个则是成为像魏书生一样的教育家。”
为了实现少年时的梦想,张玉林不断深造,通过参加学习中国农科院开办的中国农民大学农学专业的函授课程,被诺敏镇政府聘为农技员,开启他的“田间课堂”。
张玉林深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因为农技知识相对匮乏,往往生产投入成本较大,粮食产量、品质却不稳定。“解决难题,技术是关键。”
张玉林带领团队反复试验,培育新产品,承担公益性的科普农技推广,足迹遍布鄂伦春自治旗82个行政村。
2011年,张玉林申请在《鄂伦春报》开辟“老张聊农事”专栏,结合多年积累的种植、养殖经验,按照节气讲授适合当地的农业技术,并无偿提供给农猎民阅读。同时,他还创建科技服务微信群,随时进行技术答疑,让更多农猎民学习到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农技知识。
在农猎民眼中,张玉林是值得信赖的“老师”。
江北村村民满新军告诉记者,2013年开始,张玉林在每年备春耕时节都会到农猎区走村入户义务巡讲,帮助农猎民解答耕作技术难题;农忙季节就在田间地头举办“田间课堂”,为种植户现场答疑;农闲季节则举办培训班,对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面对面交流指导。“我们受益匪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玉林利用直播平台为农猎民授课,创新提出“媒介辅导+现场指导+试验示范现场观摩会”的科技扶贫新模式。
如何通过化学除草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帮助农民为农作物正确选种增产增收?这一直是张玉林想解决的两个技术难题。
2013年5月,张玉林与11名乡土人才创办鄂伦春自治旗益农作物研究所,主要从事良种繁育、农技植保、农技推广等研究项目。他告诉记者,7年来,他带领团队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测试,培育大豆新品种组合350份,研发大豆田化学除草新技术2项、科学施肥新技术1项。
“这些技术成熟后,通过科技指导员传授给科技示范户,再由科技示范户培训指导走进千家万户。”张玉林说,截止到目前,他和他的团队帮助当地农猎民增收100多万元,帮扶的4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记者了解到,在张玉林的带领下,曾经的“问题村”如今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级“示范村”;曾经脏、乱、差的“后进村”跻身呼伦贝尔市“美丽乡村”。
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宣联部部长杨生华表示,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牧区,常态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农技协作用,利用乡土人才优势,带动了农牧民科学致富。(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20:28:07
- 2024年11月21日 16:37:12
- 2024年11月21日 16:25:57
- 2024年11月21日 15:52:13
- 2024年11月21日 09:58:08
- 2024年11月21日 09:48:12
- 2024年11月21日 09:19:50
- 2024年11月21日 08:13:46
- 2024年11月21日 07:26:09
- 2024年11月20日 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