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文化名家谈大运河:是地标也是民族精神的向度

文化名家谈大运河:是地标也是民族精神的向度

2020年09月24日 08:01 来源:雷竟技平台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文化名家谈大运河:是地标也是民族精神的向度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浙江省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作家麦家进行“运河文化名人对谈”。中新社发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冉文娟 王逸飞 张煜欢)蜿蜒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千年大运河贯穿古今,将历史风云、现代繁华尽收眉梢眼底。当“功能运河”逐渐褪色,“文化运河”如何更加闪耀?

  9月23日,中国大运河北端的北京通州迎来了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浙江省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作家麦家三位文化名家精彩对话,畅谈大运河文化之韵,亦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建言。

  “大运河在我心目中是神圣的存在,它是祖先创造的奇迹,也是我们要世代传承的瑰宝。”单威用四个“奇迹”来描述心中的大运河。

  “首先它是工程的奇迹,大运河曾多次设计多次改建,最后付诸使用,至今仍在运行。它也是管理的奇迹,上千公里的河流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它还是文化的奇迹,大运河孕育了我们世世代代欢乐、痛苦、和平的生活。它更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奇迹,能够调动社会力量进行重大工程建设便是一个体现。”单威说。

  在麦家看来,不论空间、时间,不论生活在中国何处,许多人都受到了大运河精神的浸润。他将长城与大运河互比:“长城是一个人造的天堑,大运河则是把整个中国‘折叠’起来,让人们通过运河变成使者、互相沟通。”

  他认为,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至今还为世人享用,其不仅是一条河,甚至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密码。“大运河就像长江、黄河、泰山一样,既是地标,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向度。”

  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文脉随着大运河一同流淌。“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从传统而来,向着未来而去。”李敬泽说,大运河不只是物质的,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条长河。运河沿岸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运河文明也孕育了无数伟大的作家、诗人,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和运河有关。李敬泽以《红楼梦》“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举例,林黛玉即是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进京。而明代文学家张岱也在文集中记载,自己曾沿运河赴山东兖州游历。

  “我也有个小小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坐着船从杭州一直到通州,沿着林黛玉、张岱走过的路走一圈。”李敬泽认为,大运河把中国南北的生活经济文化联通,深刻影响了南北文化,也锻造了南北方不同的品格。

  大运河“活”在当下,流向未来,人与河的故事仍在继续。对谈中,三位文化名家以文化视角为大运河保护、传承支招,分享心得讲好大运河文化故事。

  单威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以己之力促进大运河文化传播。他介绍,国家博物馆正筹备举办运河文化展,将以更多的展示形式、技术手段来讲好运河故事,挖掘、展示好数千年来的精神标识,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李敬泽认为,我们仅仅把运河沿岸的好东西、古老的东西展示出来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让大运河真正成为承载民族文化创造力的一条河。“我相信在新时代,运河沿岸将产生更多伟大的作家、诗人。”

  “长城和大运河都有悠久的历史,都蕴藏着奇迹。但长城的知名度在国际上或远大于大运河,这与多年来人们对长城的宣传及其本身的观赏性有关。”麦家表示,下一步大运河应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增加观赏性,让大运河进一步“活起来”。

  谈及该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大运河故事,麦家称,艺术家应为大运河倾注更多情感,走到运河边创作一批和大运河有关的故事和作品。“这将是我们民族的故事,希望不仅我们在看,全世界的人也都来看。”(完)

【编辑:李玉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雷竟技平台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雷电竞下载官网 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