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就地过节”花样多:“爆款”景区受热捧 “就地游”悄然走热
(祖国颂·共赏好风景)四川“就地过节”花样多:“爆款”景区受热捧 “就地游”悄然走热
中新社成都10月4日电 (单鹏 岳依桐)4日早晨7时许,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藏族小伙扎西经营的“西部卓玛藏家乐”门前的公路排起汽车长龙,这是通往九寨沟景区的必经之路,“得知九寨沟景区全域开放,大批游客蜂拥而至,其中本地游客居多,今年国庆假期在我们店里吃饭、住宿的游客,大多是四川口音。”扎西说。
9时许,成都游客付学珍一家十几口人从成都自驾3辆车前往绵阳江油,“上午出发,中午到达绵阳,刚好能吃上正宗的江油肥肠,安逸!”今年71岁的付学珍透露,他们计划在2天时间内进行一次以美食为主题的周边游,“年纪大了,去太远的地方耍久了,精力跟不上。”付学珍笑道,家里有老有少,到周边玩上两天,既方便又轻松。
为做到科学精准防控疫情,确保假期安全稳定,中国多地倡导民众今年国庆假期“就地过节”。不过,“不出远门”并不意味着寂寞,在四川,不少逗留省内的民众仍把假期过得丰富多彩。
今年国庆假期,民众的旅行需求在省内游、周边游中得到释放,近几日,四川省内高速公路车流量增加,部分路段出现缓行拥堵。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四川重点景区持续火爆,截至3日,少数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超过或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后,景区门票连续2天提前售罄,假期前3天累计接待游客8.96万人次;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持续升温,累计接待游客11.59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66%;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08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9.26%。
与此同时,“就地游”也悄然走热:不仅为本地游客延长了游玩时间,还愈发注重文化内涵。3日晚,李维带着父母在成都东门码头登上乌篷船,伴着古乐顺流而下,欣赏锦江两岸夜色。“夜游锦江”项目是成都夜游的一张名片。为迎接国庆,“夜游锦江”延长了航线,而且增加大运会等新观赏元素,“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但乘船欣赏成都却是头一次。夜晚的锦江仿佛一条光影走廊,两岸的建筑、集市以及跨江的廊桥都散发着迷人光彩。”李维说。
文博旅游也是“就地游”一大热门方案。在德阳广汉,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成果发布引发民众参观热情高涨,假期前3日已累计接待游客5.15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72.2%;四川博物院推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假期前3日累计接待观众3.5万人次;成都博物馆推出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累计接待观众6.7万人次。
“成都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是全国首个历年出土中医药文物荟萃特展,包括300余件(套)展品,其中一级文物近百件,共同‘讲述’中医药的智慧。”成都博物馆宣传推广部负责人王立表示,走进博物馆开启一场文化之旅,已成为民众享受假期时光的重要选择,“未来,博物馆要继续提供优质展览和高品质活动,还要在文创方面加强创新。”
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看来,不少中国民众将国庆假期视作长途旅游的最佳时期,但交通拥堵、热门景点人满为患等情况,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错峰出行,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周边游、就地游愈发热门。
“充分利用本地和周边的旅游资源,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民众假期出游的新趋势。”刘璐谈到,这种趋势给地方带来挖掘本地及周边游客资源,减少对外地游客依赖的机会,同时也对地方旅游产业创新转型发展提出新考验。刘璐认为,要做好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社交属性,“特别在本地游客对当地景点相对熟悉的情况下,需进一步创新挖掘、开发具备多元属性的旅游产品,尽可能为本地及周边游客带来‘常去常新’的体验。”(完)
- 专题:祖国颂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19日 13:17:16
- 2024年11月19日 11:32:23
- 2024年11月19日 10:26:43
- 2024年11月19日 10:05:24
- 2024年11月19日 10:04:58
- 2024年11月19日 09:58:35
- 2024年11月19日 08:28:31
- 2024年11月19日 08:09:24
- 2024年11月19日 07:43:16
- 2024年11月19日 07: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