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09月13日星期五
raybetapp2涓嬭浇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人民日报刊文呼吁应惩处恶意炒作新闻的造假者

2002年09月13日 08:15

  中新网北京9月3日消息:官方的人民日报今天刊登署名刘祖禹的文章《说新闻炒作》。文章对恶意炒作新闻现象提出严厉批评,并呼吁对那些恶意炒作新闻的造假者加以惩处,决不手软。文章全文如下:

  当今新闻界,健康、正确、积极的舆论占主导地位。但是,在少数报纸的副刊以及一些小报上恶意炒作某一个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所见非鲜。一类是蓄意捏造,耸人听闻。什么某女大学生与狼共舞,什么一只老母猪吃掉一小童,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新闻大都是自由撰稿人投到编辑部的,某些编辑以越荒诞越能吸引眼球的选稿标准,不予核实,一路绿灯,拿到版面上热炒爆炒。再一类是添油加醋,大抖各种莫须有的“猛料”。这些炒作大多围绕名噪一时的歌星、球星、影星等,什么某著名运动员与某名教练激烈争吵,以致愤而自杀;什么某歌星因丑闻被取消某次大奖赛的评委资格而大发雷霆,等等。事实表明,很多“猛料”或完全失实,或大半虚构,根本不可置信。例如那位“愤而自杀”的运动员很快就出现在竞赛场上。还有一类是媒体受经济利益驱动,落入某些商家蓄意设置的陷阱。前些时有一条消息说,当今市场销售的微波炉会对人体健康起破坏作用。消息发表之后,微波炉在市场上销量锐减。而后,一家跨国公司推出了第五代微波炉新品,声称能克服一般微波炉的弊病,销路大增。事后调查证明,这个消息正是那家跨国公司炮制出笼的。又如某家探险旅游公司出巨资寻找某地猛虎踪迹,一些媒体跟风炒作,沸沸扬扬闹腾数月之后,虎踪绝无,而这家旅游公司的知名度扶摇直上。不少媒体就是这样被公司着实戏弄了一回。  

  新闻炒作者信奉一条原则:不假不能增加刺激度,不能吸引眼球,假是卖点,假是报业市场中制胜之道。令人更为跌落眼镜的是,一旦假相被戳穿,再来一篇文章若无其事做一番更正,照样能夺人眼球。至于当初用醒目粗字刊登假新闻,则好像完全与己无关。这种从炒作到澄清的全过程,全都是为了卖点。在某些采编人员心目中,办报除了寻觅各种“轰动效应”的卖点以外,什么正确的舆论导向,什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对于这种炒作,广大读者十分厌恶,但有些报人对来自读者的批评,闭目不视,充耳不闻,我行我素,就是不改。一段时间以来,这种炒作不少,令人堪忧。  

  有乱就要治。人们深受各种假冒伪劣商品之害,无不切齿痛恨,主管部门也有一套办法整治。但对于伤害人们心灵的新闻炒作者,仍缺乏有效的惩处。许多当事人继续伺机恶炒其他新闻,毫发无损。要动真格的,就要对那些恶意造假者加以惩处,决不手软。靠发布假新闻捞一把的,要收缴其非法所得;情节特别严重的,要诉诸法律。凡是在这方面已经有立法的要加大执法力度;立法方面有欠缺的应当修订补齐。有专家说,体育界对服用兴奋剂情节严重者要开除出队,新闻界中凡是进行恶意炒作的编辑记者,经教育而又屡教不改的,是否也应清除出新闻队伍?  

  新闻队伍要善于抓住这些反面事例,在采编人员中进行深入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活教材。如果法律法规健全了,又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新闻队伍的肌体一定会更健康,我国的新闻事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人民日报》 作者:刘祖禹)


 
编辑:张炜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