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潜水器深度从600米到7000米——作为我国深海高技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蛟龙”系列载人潜水器实现技术突破,创造了“中国深度”……
6月1日,厦门国际邮轮码头。蜚声中外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像一个大胖娃娃静静地躺在“向阳红09”科考船的怀中……
完成48天的航行﹐刚从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回来﹐蛟龙号成功完成第113次下潜任务﹐满载而归﹐回到祖国的怀抱。
  • 蛟龙号完成今年第一航段科考任务
  • 有了“蛟龙号”的帮助,海平面下方的世界对我们来说,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领域,而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对深蓝海洋的探索。就在今年5月29号,“蛟龙号”完成了它2016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第一航段科考任务,本次任务“蛟龙号”共完成13次下潜,最大深度达到了6796米。

  • 聚力研制深海设备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 从“深海进入”到“深海探测”,再到“深海开发”,是总书记为我们描绘的深海“三部曲”。走向深海,装备先行。作为海洋装备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中船重工必须以服务国家深海战略为己任,发扬舍我其谁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主创新、主动作为,在深海装备领域不断突破,研发、设计、制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深海装备来满足国家需求。

努力创新 创造世界最大潜深纪录
  • >>坚持自主创新的深海装备研发之路
  • (1)潜水器在海底要经受住各种各样环境的考验,海水的阻力、海水温度的巨大差异等恶劣条件,这些都成为建造研制载人潜水器不同于其他空间资源运载工具的最大困难。

    (2)作为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胡震认为,通过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和一些技术、装备的突破,能为我国走向更深的海洋,奠定了技术基础。

    (3)深海有很多的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以及稀土等,因此,发展深海装备,首先会带动深海资源开采业的发展;另外,深海装备产业的发展,会带动起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蛟龙号勘探以后,发现了很多不同于陆地上的生物基因资源。

  • 走近蛟龙号 走向探索深海装备先行
  • 作为展现我国深海高技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设计之初,就肩负着重要的海洋开发和调查使命。蛟龙号的研制带动了国内深海装备领域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发展,浮力材料、深水电机、水密接插件、高压海水泵、机械手、水下灯和摄像机等的国产化又为我国深海装备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5900米深度
  • 6月15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海试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进行了第一次下潜试验任务,来自现场指挥部最新消息,北京时间10时,“蛟龙”下潜深度达到5900米。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对多数人而言,大海是一片充满奇幻与未知的领域。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和矿物资源,已探明的锰结核、天然气水合物等储量都远远超过了陆地,浩瀚的海洋等待着人类去了解去发现……

蛟龙号 深海装备技术再突破

为了探索深海,“蛟龙号”应运而生——它是我国自主设计集成并完成海上试验、世界上同类作业型潜水器中下潜深度最大的潜水器。

中船重工“蛟龙号”成就“中国深度”
正是由于中船重工在深海装备领域的不断突破,中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应运而生。据中船重工七○二研究所所长何春荣介绍,深海载人潜水器是和平开发与利用深海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甚至海洋权益维护能力和科技水平。
中国深海科技革命:助力“圈海运动”

2012年创造了7062米世界载人深潜纪录后,由中船重工七〇二所牵头研制的蛟龙号已经完成了上百次的试验性下潜。载人深潜作为中国正在进行的重要科研项目之一,蛟龙号下潜探测的每一次进展都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探秘蛟龙号生产研发基地 直击蛟龙号

中船重工702所所长何春荣在对话新国企论坛上介绍,蛟龙号在7000米深海承受的压力,相当于14个艾菲尔铁塔的重量。据透露,继聚焦大洋勘探的蛟龙号后,聚焦深海科考的中国第二台设备全国产化的载人潜水器(4500米)已研制成功正在总装。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