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公司辽河分公司女子装炮队队长 谢小丽
大家好。我叫谢小丽,是测井公司辽河分公司危险品管理中心女子装炮队队长。
16年前,单位在郊区新建了危险品管理基地,要组建射孔枪装配队,通常首选男同志,可当时男员工较少。我就想,虽然这个工作繁重,是个体力活,还很危险,可是女同志心细严谨,没准还能干得更好。就这样,我拉着几个姐妹,主动报了名。于是,国内测井行业第一支女子射孔枪装配队成立了。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特定的工艺,把各种型号的射孔弹和引爆线固定在弹架上,组装成射孔枪。射孔作业常被称作打开油气层的“临门一脚”,射孔枪就是射开油层的一把钥匙。
射孔能不能打开油层,关键是射孔枪的质量,而枪身质量,关键要看“装枪手”的技术。射孔弹,只有拳头大小,里面却是货真价实的炸药,能穿透十几厘米厚的钢靶。将这一枚枚射孔弹严丝合缝地装入弹孔,才能确保射孔作业“稳、准、狠”。
为了提高工作精度,我利用工余时间研究图纸、苦练技艺,把装枪中遇到的问题一点点记录下来,逐个环节地分析,总结经验,尝试改进。在上千次的重复练习中,铁屑常常穿透手套,刺痛双手,手套磨坏了上百副。就连下班了,我的脑子里也装满了联炮图,手上总是不自觉地隔空比划。有好几次在路边等公交时,我被爱人突然“打醒”,原来路过的人看我嘴里念叨、手上比划,不知道我怎么回事都绕开走。功夫不负有心人,40多个品种200多个型号的射孔枪装配技术,我烂熟于心,还练就了“蒙眼徒手识盘根”“快速分辨火工品型号”等绝技绝活。
我们的“装炮”工作,既是技术活,又是重体力活。装配前,要把48斤重的一整箱射孔弹,抱到1米多高的装枪台上,一个人一天要抱40多箱。然后取弹架、塞弹、装枪,再将100多个5到15公斤重的接头、炮尾拧到射孔枪管内。几千斤的生产负荷,稍不留神,就容易损伤腰背。记得一年夏天在外部市场,生产任务告急,由于当地条件简陋,我和4个姐妹蹲在地上装了3000发射孔弹。至今我还清楚记得,那天我们干了整整8个小时。施工结束后,已经是深夜了,大家体力都严重透支,互相搀扶着,几次都没站起身来,项目上的男职工看到我们满身汗渍,主动拿过我们换下的工服帮忙清洗。
我们从事的是高危岗位,如何才能时刻绷紧安全弦儿?我反复思考提出了“四定”无漏洞检查法,动员大家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当我在黑板上写下:“定期、定时、定人、定量”四个词的时候,队里的大多数员工持反对意见,工作压力已经够大了,哪还有心情和精力余出时间做这些!我耐心与大家沟通,分析利弊,讲清好坏,终于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经过试行,设备故障率降低了,潜移默化间,大家开始认识到“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之后,我们又相继摸索出“动作量化操作法”“轮值安全员制度”“一刻钟全员检查制度”,提炼形成了具有我们女子装炮队特色的“两法两制”工作法。现在,大家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成了每日必须。
在我们这个以女员工为主的团队里,“精细”是优势,“持家”是本能。在今年的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中,我们想出了“双销定位”的“小点子”,接头组装效率提高了近50%。6月3日,我们日装枪189支,创下单日工作量历史新高。这些年,我们自主发明了盘根安装工具、高孔密压脚工具、导爆索切割刀具等9项革新成果,通过技术革新和修旧利废节约成本1000余万元。
因为工作时间不确定,从儿子上小学起,我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为他做好两顿饭。有一次,下班前临时接到紧急任务,又赶上爱人出差,等我忙完到家已经晚上11点多了,孩子已经睡了,餐桌上摆着半盘黑乎乎的菜、一碗米饭,还留有一张留言条,上面写着,“妈妈,我太困了先睡了,你回来别忘记吃饭。”当时我的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回顾带队这16年,我带领姐妹们累计装枪20万支,用弹680万发,装配的射孔枪枪身连接起来,长度相当于西安到北京的距离,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质量无事故、装枪合格率100%,做到了“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这些年,我把最美好的人生年华都献给了“装炮”工作。流过汗,掉过泪,经历了成长和历练,让我对这一身红工服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刻,我特别想说:穿上这身红工服,我骄傲、我自豪!
当前,尽管遇到了“严冬”,但我想,我们石油人向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只要我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严冬过后定是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