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一天相当于抽9支烟 上海空气污染标准该升级了

2010年12月23日 20:58 来源:新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新闻晨报》报道,秋冬季节频繁出现的污染天气引发了市民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上海的空气质量相当于一天抽9支烟”“灰霾天相当于每天抽20支烟”……最近,史玉柱一则关于 “空气”的微博被网友疯狂转载。

  史玉柱在微博上说,远大中央空调集团董事长张跃随身携带2个空气检测仪器,里面有他去过的城市空气污染记录,如果换算成吸一天该空气相当于一天吸多少支高焦油香烟,那么记录如下:丽江1支、北京21支、广州25支、上海9支、南京9支、长沙13支、成都12支、武汉13支。史玉柱还解释说,按照国际惯例,“每立方米空气含2万个污染超微颗粒造成的人体伤害,与日吸一支高焦油烟相当。”

  上海的情况在这些城市里不算差,但是上海的空气质量相当于一天抽9支烟的消息还是听上去很是吓人,特别是上海人已在世博期间习惯了蓝天白云的好天气。但是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指出,一方面是“明智”地选取了上海空气质量最好的5至10月召开,特别是海洋性气候的上海,7月至9月夏季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外;另一方面,近10年来环保的长效措施,比如新车排放标准提前实施、公交车加快更新、电厂脱硫等,使上海的空气质量一直在改善,不存在世博期间采取的环保措施在世博会后就不做了的问题。

  我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网站上看到,每天的空气污染情况都可以查到。比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我发现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数值没有单位衡量,通过打电话请教了环境监测中心后得知,网上公布的数值是空气污染指数,当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说明空气质量优;51至100,质量良;……201至300,中度污染;301及以上,重度污染。同时,上海开展空气质量监测的范围仅是城区部分。经国家认定,杨浦、虹口、普陀、静安、卢湾、徐汇等区的大气连续自动监测点作为本市城区空气质量的监测点位,代表城区空气质量状况。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网站很不错,可以查历年的数据,我比较了2000年6月1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的日子)到今天的数据,9年多的时间,上海属于重度污染的有10天,中度污染14天,轻度和轻微污染445天,其余都是空气优良的日子。其中最近的一次重度污染是今年的3月21日 ,受到的是北方沙尘暴的影响。检索当天的新闻,看到这样的消息:20日走在大街上感到灰扑扑的,空气质量报出来是良;21日阳光灿烂,空气能见度不错,为何反而是重度污染?对此,专家解释说,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每天的空气质量日报时段对应的是前一天中午12点至当日中午12点的空气质量。而这次北方强沙尘暴主要是从20日下午4点开始影响申城的。直到21日清晨6点,本市的空气一直处于高浓度的重污染状态。而随着此后污染物的消散,到昨天10点以后,本市的空气质量已达到良的标准。你看这里又有一个知识点,不是行家怎么搞得明白?

  当然我们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首先是把地区分为三级,一级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地区;二级是城镇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级是特定工业区。而美国和欧盟制定空气质量标准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公共健康,尤其是对“敏感”人群健康保护,如哮喘病患者、儿童、老年人等,其次是保护自然生态及公众福利,包括防止能见度降低和防止对动物、庄稼、蔬菜及建筑物等的损害,可以看出每一类对象执行相同的标准。中国按照三级功能区进行分级,分别保护三级中的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这种分区和分级方式不但违背环境公平,使不同功能区的同类对象尤其是敏感人群呼吸不同级别的环境空气,而且不利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和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管理,也造成政府缺少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动力。

  其次是关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细颗粒物(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标准。细颗粒物是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一次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组成,能够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并沉积在支气管及肺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显著。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由于机动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等原因造成了细颗粒物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加剧,然而现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并没有规定细颗粒物的浓度限值,无法真实反映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污染状况。

  根据最新的消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处于修订当中,广受关注的PM2.5可能会列入新的参考标准。这是个进步,可是步子还不够大。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