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媒体评论:最严格车改需要最严厉手段

2011年01月07日 09:2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去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吴玉良表示: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要出台有关公车配备使用的新规定,这个规定比过去更加严格。新华社日前发表文章分析说:这意味着“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改革顺应民意,将有力推动政府部门职能和作风转变;文章强调,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公开是改革深入进行的大前提。
  一句“史上最严格公务车改革”的论断,煞是引人瞩目,并让人浮想联翩。诚然,相比以往车改,此次车改在某些方面确实挺严格,比如,“对省部级干部公车配备的标准排气量和购置税都比过去严格,对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的编制也比过去严格,公车配备的标准和公车的总数量要下降……”但是,有了这些细节,是不是就可以说是史上最严格?
  当然,“史上最严格”毕竟只是一种冠称,与其说公众关注这种不落俗套的表述,不如说公众更关心史上最严格的车改能否落到实处?否则,即便最严格又能如何,一切必然沦为水花舞月,令人徒唤奈何,甚至更加失望。以房地产调控为例,去年4月中旬以来,相关部门出台密集政策,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有好事者惊呼这是“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但吊诡的是,所谓的“史上最严厉”遭遇了软抵抗,效果并没有达到公众预期,连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也表示,“房价会有所下降,但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说”。
  显然,判断一项改革能否受到老百姓欢迎,不仅在于在制度设计上是不是史上最严格,或者最严厉,更在于在实施中是不是不折不扣地落实,有没有呈现出预期的实效,换言之,最严格车改虽然令人期待,但关键应付诸实践,并精准达到预期效果。就此而言,欲使最严格车改最大程度地释放威力,笔者认为需配套最严密的措施,需要最严厉的手段。
  其一,准确公开公务车数量。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吴玉良已经明确表示,会把全国公车的详细数量和需要减少的数量公布。准确公布公车的详细数量,意义不容小觑,正如新华社文章所称,公车改革是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技术核心方向是合理压缩公务车全流程的各项开支,政策核心方向则是以公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公开则是改革深入进行的大前提。不公布数量就不知道该裁减多少公车,不明晰公车支出费用就不能有的放矢地车改。
  其二,强化公众监督,公众监督并能见效。如果说公开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一个层面,那么还原公众的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权利同样重要。当前公车使用一直存有“三三制”现象——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媒体曾报道,某大学开学,门口出现大量公车送新生上学的情况,从公检法用车到国土、卫生监督用车,甚至血防专用车,无所不有,对此,有网友揶揄道:“公车扎堆,有司法、公安、检察、环境监测、国土执法、卫生监督、防汛指挥……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是市里部门开大会呢。”至于公车特权现象,更是不胜枚举。
  为防公车“私奔”,不少部门殚精竭虑,比如一再出台禁令,给公车贴上“公务标识”,甚至给公车装上GPS实时监测行踪。实际上,再高明的技术也抵不上老百姓的眼睛,只要放开让老百姓监督和举报,公车私用现象就无所遁逃。问题是,老百姓举报了,相关部门会否惩罚,近年来公车私用被曝光的不少,但有多少官员被问责?
  其三,从编制更严密的财政预算入手。不少单位领导一再换车,消费惊人,再加上养车的费用更是畸高,可谓不差钱,如果从源头上束紧了钱袋子,也就能遏制了公车消费的冲动。经济学家焦建国认为,要让各级各地官员们“小气”起来的根本方法就是让预算软约束硬起来。我国的预算一般比较粗、笼统,不够明确,而且预算的约束性不大,不够了再追加,随意性较大,故此叫预算软约束或无约束。预算要很细,很明确。斯言诚哉!许多时候,预算编制过于粗线条,再加上花钱时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官员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别说公车耗费过度,就是在其他方面浪费,又何奇之有?
  公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加上“再锋利的刀也削不了自己的刀把”,公车改革因触动既得者的利益,会在落实中难度更大。但是公车改革不能再拖了,更不能失败。“拉鱼的不着急,背鱼篓的干着急”,最严格车改需要最严厉手段,唯有如此,老百姓才能不着急。(王石川)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