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汽车文明何时到来? 学者揭不文明驾驶背后原因

2011年01月10日 09:59 来源:长春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郑州市区一条拥堵的道路上,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市民与公交车、出租车并行。

  悄然间,中国公众已进入“汽车时代”。然而,在逐渐拥堵的城市街道和日显狭窄的国道、省道上,抱怨交通状况的人不断增多:行人要时常面对与机动车“抢道”的窘况;骑车人嫌日渐增多的机动车占据了本应属于他们的“非机动车道”;驾车人则在不停地质问,行人的交通意识为何如此之差?在抱怨声中,是大家都在面临的共同话题:中国的“汽车文明”何时才能实现?

  “堵上添‘堵’,影响速度不说,更闹心”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车辆拥堵现象,“堵车”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生活中的一大“心病”。不仅如此,机动车的随意变道、抢道、逆向行驶,电动自行车随意驶入机动车道,行人与机动车争抢活动空间……这些堵上添“堵”的行为,不仅减缓了车辆的行进速度,还影响人们的办事效率。

  供职于西安一家投资担保公司的马开告诉记者,每天早上上班是他最头疼的时刻。“为锻炼身体,我以前骑自行车上班。但是,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就放弃了这样的做法。”马开说,“一些私家车为了抢时间,动辄就驶入非机动车道,把我们挤上了人行道,现在的人行道又这么窄,根本没法骑车。”

  马开说,在他不长的“骑车生涯”中,已经因为机动车的不正常行驶,与几位司机发生过争吵,“拥挤的道路不仅影响了速度,还让人的心里也添了‘堵’。”现在,他也开上了自己的汽车。“虽然堵,但不受气。”

  “在出行上,人们更应多一分耐心”

  面对日益拥堵的道路和逐渐增多的“不按套路出牌”的交通行为,作为执法者的交警,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诸多的无奈。

  呼和浩特交警包宝德告诉记者,尽管已经在交警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年,但他感觉到,近三年来,虽然能买得起车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的素质和法规意识并没有提高,不文明驾驶行为越来越多,“执法压力越来越大”。

  对于驾车人、骑车人及行人彼此之间的不满,已在北京居住12年的美国人杜大卫说,中美两国交通状况差别最大的地方在于:在美国,交通警察是无处不在的,他们非常严格。“再小的违规,都可能被发现,同时,罚款的费用是很高的。我觉得中国可以在制度上再严格一些,不要让人们侥幸逃脱惩罚。”

  对于目前存在的与交通有关的“种种乱象”,在北京生活的美国人帕特里克说,中国家庭有车的历史不是很长,人们现在虽然学会了在现实的世界里怎样彼此相处,但是在车辆方面,可能还需要一些耐心。

  “汽车并不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对于已经悄然来到的“汽车时代”,每一个人似乎都不能置身度外;对与之相伴的“汽车文明”,“汽车经济”的参与者也有话可说。

  曾在土耳其、巴基斯坦等中东国家生活过的律师王洪,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切身体会。他说,国外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驾车人在行车、红灯、抢道、错道时的驾驶“理念”,与国内驾车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的汽车经济才刚起步,汽车还是驾车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在中国人的‘汽车意识’里,还没有将汽车当成普通的代步工具,这也就导致在中国‘汽车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人们的‘汽车文明’似乎还远未到来。”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业内道德,中国正在加速“驶”入汽车社会,但是“汽车文明”确实还相距甚远。“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没有规则意识,缺乏道德观念,却是不争的事实。行车文明只是一个方面,更深层次的精神文明和道德领域的问题,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