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 黄巍俊 摄
广汽集团的整体上市、整合扩张,“十二五”300万辆年产销规模宏伟目标的提出,无疑是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广汽集团战略上的高调,在战术上怎样实现?在思路上有哪些创新和突破?为此,羊城晚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
规模扩张不改“效益优先”风格
羊城晚报:基于广汽近来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外界也判断广汽正在从之前的“效益优先”向“规模优先”转变,您怎么看待这个评价和判断?或者说,广汽如何看待“效益”和“规模”的辩证关系?
张房有:我觉得外界有这种判断可以理解,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原来的定位没有改变,在效益和规模中要寻求一种平衡,广汽始终没有放弃效益优先,先做强后做大,在做大的基础上再做得更强,这里面有一个辩证关系。
羊城晚报:能否请您详细解释一下这种辩证关系?
张房有:不是简单地追求规模,有规模不一定有效益,不一定经济;反过来,我们要讲经济规模,而不是规模经济,效益是在综合判断了市场的因素,包括制造成本的基础之上去做一个分析,来形成规模,并与市场对应衔接,向同一个方向发展,这样效益才是真正的效益。我们一直在追求这个。
我们现阶段加快规模扩展,这是顺应了快速增长的市场的需要,而不是放弃了原来效益优先的定位,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未来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规模支撑,但我们并没有为了追求规模而牺牲效益。
自主开发是广汽的最终出路
羊城晚报:凭借旗下两家主要合资企业,近些年广汽的效益和发展都很不错,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什么还要走另外一条道路,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搞自主开发?您如何看待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目前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张房有:我认为发展自主品牌,是广汽的最终出路。虽然我们目前的发展不错,但是我们要对汽车产业政策调整有危机感。
2004年的产业政策规定,整车合资企业,外方股权比例不得超过50%。这项条款虽然此时对外资进行了约束,但未来放开股比限制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到那时,外资企业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要求独资,企业再想谈自主品牌,将为时已晚。在合资过程中,无论对外合资合作的程度多深,和外方的关系多么好,中方的话语权都强不起来。唯有推自主品牌,才能自己掌握命运。而现在,通过和本田、丰田的合资合作,广汽集团有了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的积累。可以说,做自主品牌的时机到了。
除了自身积累以外,从整个外部市场环境来看,自主品牌的认知度、销量都在迅速提升,这也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机遇。
自主品牌从现在开始,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超过合资企业的产销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自主品牌的质量也在提高,包括造型设计、制造技术等等,都不比合资企业产品低。但是我的价格可以比他们低两三成,性价比相当高。此外政府又支持,比如规定从现在开始政府采购自主品牌产品不低于50%的比例,而且从现在开始政府可能要用更严格的标准去约束公务车,政府采购公务车的标准,包括排量和价格都要往下降,这又给自主品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几个因素加在一起,自主品牌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自主品牌起步晚但起点要高
羊城晚报:去年9月底,广汽自主品牌轿车传祺正式下线,并成为亚运会的指定贵宾用车。广汽自主乘用车品牌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张房有:广汽的自主品牌起步比较晚,我们真正筹划自主品牌是在三年前。如果说我们起步晚了,还要沿着别人走过的路走,那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明确提出:起步晚但起点要高。所谓起点高,就是一开始我们的定位是从中高级起步。中国搞自主品牌乘用车从中高级起步的,我们是第一家。我们一开始就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一开始就从中高级切入,从工厂建设到设备引进再到车型设计全是我们自己主导推进的。
我们的优势是工厂。2008年建设广州番禺工厂,在焊装车间,我们安装了世界一流的机械手,这些设备全部来自国际大公司,并且在成本控制上有很多有效的措施和心得。另一个优势是品牌。去年北京车展上,我们首发了自主品牌轿车并公布品牌。这款“传祺”从近百款新车中脱颖而出,获得“2010北京车展最佳(自主)首发新车奖”。很多经销商对我们的传祺品牌充满信心,一度出现500多家争抢第一批50家经销权的局面。张爱丽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建宗】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