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记者观察:人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动机”

2011年02月24日 17:07 来源:长春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独资的、合资的、自主的整车,包括零部件研发中心风起云涌,中国汽车产业一场短兵相接、不见硝烟的人才战也拉开了帷幕。

  记者曾采访过某研发中心一位核心人才,不日打电话过去,他已经到国外的一家车企就职;陈先生是造型专家,才华横溢的大学老师,后来,被北京一家外国设计公司挖走……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人才“流来流去”频繁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用什么吸引人才?当我们兴奋于中国汽车产销从1000万辆走向2000万辆,当我们已经具备足够的实力到国外去买技术、买工厂的时候,也许我们在人才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当然,应该以开放的态度看待人才流动。令人欣赏的是建世界级产业基地,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视才为宝,该区对接一汽培养管理人才,努力引进一汽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完善了“三库一平台”建设,即人力资源信息库、企业用工信息库、一汽下岗职工信息库、人力资源与企业用工交流网络服务平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进区创业。

  人才流动恰恰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首先,正常的流动,不应该以各种理由人为地去阻止,市场经济也要允许人才走向市场。当然,涉及企业机密、知识产权则是另外一回事,这需要企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第二、要给人才足够的待遇,更重要的是适宜的发展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应该意识到,依据汽车产业的特点,人才的概念相当地宽泛,除了设计师,还包括高级技工、职业经理人……其中有些人才不发光却是企业的宝贝,这也使人才争夺战变得错综复杂。

  中国汽车产业是各类人才的苗圃,更要成为其发挥才干的乐园。总之,人才是产业的发动机,是核心动力。切记:以人为本! (姜煦 蔚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