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 阳
不久前,北京市有关部门表示,预计今年在中关村一、二、三小首先试点开通校车,缓解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全社会对校车问题的关注。
记者调查
2月16日,中关村几所小学尚未开学。下午3点,记者在中关村一小看到,校门前的一条仅五六米宽的马路一侧停满了小车,只留下一条3米宽的窄道供来往车辆和行人通行。该校保安告诉记者,开学后,往来接送学生的私家车、自行车、电动车、各种“校车”和停放的车辆会将这条路挤得水泄不通。记者发现,在距离中关村一小仅500米之隔的中关村三小,校门前停车设施也明显不足,学生出校门就算上了马路,客观上为学校门前交通秩序混乱埋了祸患。
有调查显示,以中关村一小、二小、三小为代表,“停车难”、“行路难”几乎已成为北京海淀区中小学附近的交通顽症。
交通拥堵导致私家车难进,家长送孩子上学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引发了学生对校车的需求。在中关村一小采访时,记者遇到了万佳邦接送中心工作人员的曹女士。据她介绍,目前中关村一、二、三小的很多学生都由她所在的公司接送。她称这样“给家长省了不少时间,孩子的安全也有保障”。
不过,记者随后了解到,曹女士口中的这家“正规”校车服务公司尚未办下校车证,还只能称为“黑户”。而在中关村地区,像这样提供学生接送服务、自挂“校车”标志的“黑校车”至少有五六家公司,但没有一家办理了校车运营证。
中关村“黑校车”盛行的现象只是我国校车问题的冰山一角。记者调查发现,在校车问题上,国内很多城市都在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目前,校车费用一般由学校、政府或家长单独或共同承担,由于各主体的经济条件不同,对校车费用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一些学校因为校车费用负担过重而没有安排校车,很多离学校较远学生的家长不得不采用租赁低价位客车来接送学生,加剧了车辆维护难、流动性大、安全隐患等问题。此外,目前全国各地区不同程度存在着“黑校车”接送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上、下学的现象。这些“黑车”往往属于私人运营,没有运营资格,普遍存在安全性能较差、过度超载的问题。即使是由学校安排的“校车”,在全国也没有统一标准。以外形为例,“校车”就跟社会车辆一样,在路上行驶时无法分辨,无形中加大了校车交通事故的概率。
国外经验
据了解,在美国,坐校车的安全系数是坐私家车和公交车上学的40倍。联邦政府和各州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法规有500项之多。同时,各州每年都要开会专门就校车进行讨论,每5年开一次全国性会议,为校车的运营和管理提供了完备的法律依据。美国校车由专业厂商制造,质量高,造价昂贵,有“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之称。此外,美国校车并不由学校配备,而是采取商业经营的办法,由校车公司按学区统一调度和管理。校车的资金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各级政府财政对校车产业给予补贴。
德国严格规定,校车必须设立车站,车站标志必须明显可辨。校车一定要在规定车位停车,在进出车站时,校车要做出明显的灯光表示,此时其余车辆一律不准超越校车。而法国与美国一样,只要挂有校车标志的车辆,在行驶中都享有优先特权。此外,校车司机必须通过严格的驾驶考试,拥有省一级的小车驾驶执照。
在一些国家,校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普遍被当作专用人群使用的特殊车辆。政府一般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校车的生产与运营进行规范,且对校车的设计、驾驶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由此形成了良性的校车管理机制。
专家献计
针对国内校车运营与管理的问题,国内各地相关单位和部门虽然也在加强管理,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措施缺乏长效性,导致校车交通安全治理在总体上仍处于困难境地。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蓝表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在校车立法和校车运营经费两方面尤其不足。2010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小学生校车安全的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实施,但就目前来看,能符合“国标”的现有校车比率还较低,保证我国校车安全运营的软环境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目前校车运营和管理中尚存在法律缺失的现象,缺乏能有效保证校车健康发展的法律依据。”李蓝表示,近年来,各地校车事故频发,表面看来,是接送学生的车辆质量不过关,司机操作不规范,“黑车”猖獗,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所致。但实际上,深层原因是责任主体不明确。我国尚没有专业的校车,也没有专业的校车公司,相关政策法规难以对具体的对象进行有效约束,对校车管理和监督也就呈现失范状态。
此外,缺乏有力的财政保障也是导致校车难以发展的原因。李蓝认为,应该鼓励和促进非政府的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校车的运营和管理,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规定对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在这一点上,国外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做法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李蓝说。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