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深圳治堵可能征收“拥堵费” 公交或按里程收费

2011年03月07日 07:3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深圳将出台相关政策治“堵”。

  深圳治“堵”或将征收“拥堵费”  

  《深圳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初稿亮相

  提出将适度调整小汽车拥有和使用政策

  将研究实施交通拥堵收费、停车需求管理等各类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继北京采取“摇号限车”限制车辆增长后,深圳也将出手“治堵”了。上周六,《深圳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初稿(以下简称《方案》)亮相,提出将适度调整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政策,研究实施包括交通拥堵收费、停车需求管理等各类需求管理措施,治理交通拥堵问题。

  《方案》初稿中“深圳将于近期研究实施民生票价和市场票价并行的票价体系,推进各种公交方式的统一收费和统一结算,研究实施基于里程的联运票价制度”。与此同时,方案中提及的“深圳将研究设置高载客率车专用车道(HOV车道)”等众多创新举措及设想均为全国首创。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打造具有“深圳质量、品质交通”的“公交都市”,其中今年除了持续推进本市的公共交通建设外,还将新开通2条以上深圳与东莞、深圳与惠州的城际公交班线。

  关注深圳治“堵”

  昨日记者从市交委获悉,在上周六国家交通运输部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联合主办的“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座谈会上,《深圳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初稿正式亮相,并明确提出将适度调整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政策,研究实施包括交通拥堵收费、停车需求管理等各类需求管理措施,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据悉,该五年方案将依据框架协议要求制定,并将上报国家交通运输部。

  关注焦点

  深圳或将征收交通拥堵费

  去年,北京“治堵”提出将限制车辆增长、调整停车收费标准等多方面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在同样面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情况下,深圳是否会效仿北京,出台新一轮的“治堵”政策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

  昨天发布的《深圳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初稿提出深圳将借鉴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城市经验,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进程,逐步、适度调整小汽车拥有和使用政策。研究实施包括交通拥堵收费、停车需求管理等各类需求管理措施,推动低碳出行、倡导零碳出行、鼓励减碳出行。

  与此同时,将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运行条件,以南坪二期等一批高快速路建成为契机,实施新一轮全市客货交通组织优化,在重要交通走廊上逐步实现客货分离;并将加大对重要民生关切的交通拥堵区、通道和节点的重点监控。

  《方案》提出,今后深圳将发布城市交通运行指数及民生公交运行服务指数。其中城市交通运行指数将建立道路交通运行态势评价指标体系,常态采集道路交通流量、车速、饱和度等数据,而民生公交运行服务指数则将建立民生公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常态采集公交运行、服务、发展数据,面向社会公众定期发布。

  公交票价也将按里程收费?

  《方案》初稿提出“深圳将于近期研究实施民生票价和市场票价并行的票价体系,推进各种公交方式的统一收费和统一结算,研究实施基于里程的联运票价制度”。这是否意味着继地铁票价实行新标准后,公交票价将按里程来收费吗?

  《方案》显示,市交通运输委将联合市财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研究完善公交票价与公众收入挂钩的定价政策,按“实质无增长”原则建立既符合公众消费能力、又符合政府财政负担预期的动态票价机制,据市交委透露,将于近期研究实施民生票价和市场票价并行的票价体系。与此同时,还将推进各种公交方式的统一收费和统一结算,研究实施基于里程的联运票价制度,完善轨道和常规公交票价优惠政策,消除乘客因换乘导致的出行费用增加问题。

  今年工作重点

  年内开工建设BRT公交线

  今年深圳在建设公交都市方面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和规划呢?市交委主任黄敏表示,今年深圳将基本完成“宝安—深南路—南山、福田”、“罗湖—笋岗路—福田”、“龙华民治—留仙大道—新安西乡”、“布吉—东门、华强北”、“龙岗—水官高速—福田”、“华强北—民治、龙华”等“三横三纵”公交快速走廊建设,制定中运量公交系统规划及近期实施方案,启动一批公交BRT线路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2~3条中运量公交线路。

  “今年深圳将增加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市交委主任黄敏表示,将研究出台公交专用道设置规范,推进在新建和改造道路上公交专用道的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完成、同步验收,新规划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0条以上。

  市交委主任黄敏表示,今年深圳将加大公交线网开设和运力投放力度,将原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高至83%。全年新规划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0条以上,其中轨道二期公交接驳线路70条以上,新增及更新公交运力1000辆以上;推广高峰巴士、商务快巴、支线小巴等公交服务新品种。

  增5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

  同时,深圳今年将实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试点,开展自行车专用道及布点规划工作,全年新增50公里以上自行车专用道。推广应用纯电动、混合动力及天然气公交车辆,配套建设充电站、加气站等相关设施。全年投入新能源公交大巴2011辆,纯电动出租车100辆。

  另外市交通运输委将启动研究在部分客流量大、条件允许的道路上设置双车道公交专用道,根据道路和客流条件,合理设置路中式、路侧式、复合式公交专用道。

  开通多条城际公交线路

  城际交通方面,今年深圳计划新2条以上深圳与东莞、深圳与惠州的城际公交班线。

  轨道交通方面,将继续推进轨道二期工程建设,启动7、9、11号线建设,推进6、8号线特许经营工作;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沿江高速、南坪快速二三期、坪盐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黄敏表示,将建立健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运营协同机制,有效缓解东部、中部、西部及中心城区中轴线的市民公交出行问题。

  方案亮点

  亮点一:2015年实现500米内有公交站

  据市交委主任黄敏介绍,深圳五年内将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300条以上,新增投放公交运力3000台,到2015年全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基本达到全覆盖,重点加强原特区外公交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新发展区域公交服务的同步配套。

  同时,在华强北、车公庙、福田中心区、科技园、火车北站地区等重点区域,皇岗路、深南路、深惠路、宝安大道等主要通道,增加快线巴士、高峰巴士的数量和服务范围,到2015年新增开设约50条快线公交和高峰专线公交,缓解主要客流通道运力供给紧张的矛盾。

  与此同时,深圳还将启动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作为轨道交通的延伸和补充,提供介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间的服务水平,解决大客流通道上的公交需求,2015年前在坂银通道、新彩通道等快速公交走廊上建成5~10条中运量公交线路。

  亮点二:打造多种公交出行方式

  除了现有的公交车外,深圳还将打造多种方式的公交出行方式,为市民制订符合市民需求的公交服务方案。方案中表示,未来5年,深圳将在主要居住区、城市核心商业区或中央商务区间开行10条以上直达商务快巴。提供舒适、快捷,能够替代小汽车的直达商务巴士服务。

  同时引入支线小公交,2015年前基本建成服务全市主要社区的公交微循环系统。此外,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行通勤班车,允许通勤班车在高峰时段使用公交专用车道。在条件允许路段,规划设置通勤班车的临时停靠点。

  亮点三:每个街道办设2~3处公交场站

  一直以来,公交场站的缺失极大地限制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对此,本次“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初稿中明确表示将公交设施用地作为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严格保证用地的规模和空间位置。市交委主任黄敏介绍,“十二五”期间,将基本建立起公交用地的储备机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保证规划用地完全落到实处。建立公交场站用地使用跟踪管理制度,防止侵占公交用地或改变用地功能。

  黄敏表示,在大型公共建筑、活动中心、商业办公建筑、大型居住区中配套建设一批公交场站, 2015年前每个街道办建设2~3处以上公交场站,尽快扭转场站供应不足,配套滞后的局面。同时,方案中显示,今后先期建设项目要为后续项目预留建设换乘枢纽的空间。与轨道交通站配套的公交车、出租车、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征地、同步施工、同步建成。至2015年,建成36处轨道交通“零换乘”(换乘距离在50米以内)接驳场站。

  亮点四:推进深圳通畅通珠三角

  “珠三角一体化交通先行,在今后深圳将推进深圳通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市交委主任黄敏表示,此外还将拓展深圳通卡的使用范围,增加服务网点,提升深圳通卡发卡量和刷卡率,至2015年达到1000万张以上,刷卡率达到70%以上。黄敏表示,未来还将创新深圳通卡样式,深入挖掘深圳通卡的数据采集、分析功能,使其成为多功能的电子支付平台和公交客流采集的重要媒介。

  亮点五:探索公交服务购买模式

  目前,深圳的公交企业整合已基本完成,公交服务企业已从几十家整合为三家,这让深圳的公交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为完善公共交通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深圳在本次“公交都市”方案中提出将探索实施公交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兼顾规制成本和规制收入的公交服务购买模式,营造一个兼顾公益性和可经营性、适度竞争的行业发展机制。

  《方案》显示深圳将推进公交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探索实施包括“金股”制度在内的多种方式,增加政府在重大民生和公益性事项的决策权益。还将建立公交企业综合考评机制,考核结果作为企业领导绩效考核、拨付政府补贴的重要依据。

  文/记者蒋偲 通讯员许觉辉、刘洪韬

  图/记者轩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