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一锤定音 沃尔沃首次成两会用车意义非凡

2011年03月08日 09:3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0辆国产沃尔沃S80L加长版轿车,加入今年全国两会用车行列。这是中国人拥有的唯一豪华品牌轿车,首次成为两会用车。沃尔沃轿车之所以能够入选两会贵宾用车,与其优秀的品质不无关系,但是与沃尔沃是中国人所拥有的唯一豪华品牌也有很大关系。沃尔沃入选两会用车,对于沃尔沃品牌在中国的形象以及在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两会代表用车要求很高

  一年一度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惯例,两会使用的所有车辆,全部由北汽集团和首汽集团两大国有出租车公司提供,驾驶员也由这两家企业提供。

  今年两会期间,北汽集团提供大小车辆420部,其中轿车主要是黑色帕萨特领驭。而首汽集团提供了429辆小轿车、中型车和大客车,另有96辆备用车。小轿车有沃尔沃A8L、奥迪A6L和奔腾B70。其中50部新款沃尔沃S80更是作为贵宾用车,首次服务于两会。

  两会用车的要求历来非常严格,无论是车辆的动力性、操控性、安全性、舒适性,还是外形和内饰方面均要求很高。

  国产沃尔沃S80L加长版是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一款公务、商务用车,2009年实现了国产化。沃尔沃S80L拥有同级别车型中最为宽敞的内部驾驶、乘坐空间以及领先的安全性,完全可以满足两会车辆的严苛要求。两会前夕,首汽集团专门采购了一批国产沃尔沃S80L,提供给各地人大代表团团长使用。

  首汽集团负责人表示,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和爱护沃尔沃汽车,让它更好地为代表委员服务,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拥有的第一个全球豪华汽车品牌。

  沃尔沃打破豪车入选禁忌

  两会用车,必须是国产汽车,有合资的外国品牌,也有自主品牌。往年两会贵宾用车,都是国产奥迪。奥迪进入中国多年,官车的形象深入人心,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以上领导干部,全部配备的是奥迪。各地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也配备的是奥迪。所以,选用奥迪作为两会贵宾用车,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用奥迪作为两会“贵宾”用车,也不会给人以豪华汽车的感觉。

  避免豪华,也许是宝马、奔驰虽然也有国产,但一直没能入选两会的原因之一。

  沃尔沃也是豪华品牌,为什么能进入两会用车?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沃尔沃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所说的那样,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使中国拥有了第一个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S80L能够为两会代表、委员服务,是沃尔沃的荣耀,也是中国人的自豪。

  其实,沃尔沃在国外一直备受皇室、政要及各界名流的青睐,成为其出行的首选。瑞典皇室、丹麦王子、西班牙皇室、阿拉伯王子以及多名外国政要都选择沃尔沃作为自己的座驾。去年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瑞典国家馆选择了沃尔沃在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S80L加长版作为官方用车,接送到访的瑞典国王。

  助推沃尔沃开拓中国市场

  李书福在天安门广场沃尔沃S80L车队前说,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使中国拥有了第一个全球豪华汽车品牌,中国豪华汽车市场洋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发生逆转。他说,中国是沃尔沃第二本土市场,沃尔沃未来的成功首先取决在中国的成功。

  沃尔沃S80L加长版荣膺两会用车,体现了沃尔沃汽车在产品品质方面所受到的高度认可。能够为两会提供贵宾服务,不仅是沃尔沃品牌的光荣与使命,同时也显示出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公务用车市场的强劲竞争优势。

  沃尔沃要振兴,中国是关键。作为全球知名豪华汽车品牌,2010年沃尔沃在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销量仅占4%的市场份额。

  2月25日,沃尔沃在北京宣布了沃尔沃汽车中国市场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中国销量达到20万辆车,占领20%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

  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压力很大。且不说2010年沃尔沃在华销量只有3万辆,远远落后于奥迪、宝马、奔驰,甚至比一些二线豪华品牌还要少。另一方面,几乎所有豪华汽车品牌都非常重视中国市场,把最好的产品和技术都拿到中国来。市场竞争极为激烈。

  沃尔沃要在中国市场取胜,必须实现超越式发展。此次进入两会用车,必将对沃尔沃中国市场发展战略加分,对沃尔沃开拓中国豪华汽车市场,也将起到助推作用。

  沃尔沃进入两会用车,对政府采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有望使沃尔沃在中国公务车市场有所突破。

  针对这个问题,李书福认为,无论是公务车采购,还是个人用车,还是其他方面的用车,沃尔沃所坚持的都是依法、公平、透明这样一种竞争法则,从来没有想过怎么找到一个捷径,让谁给你下一个什么文件,一下子卖多少车。沃尔沃没有这样想,也不想这样做,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去进行公平竞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吕思言】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