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道歉召回不是锦湖轮胎事件的终点

2011年03月29日 16:02 来源:石家庄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锦湖轮胎质量问题被曝光近一周后,该公司终于公开道歉。在3月21日央视播出的《消费主张》节目中,锦湖轮胎(中国)董事长李汉燮面对全国观众鞠躬道歉,并发布了道歉声明,表示公司会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申请召回所有问题轮胎。据了解,此次轮胎召回事件在国内尚属首例。

  从央视3·15晚会揭露锦湖轮胎天津工厂涉嫌违规使用大量“返炼胶”制轮胎起,锦湖轮胎事件可谓是一波三折。最初,锦湖轮胎公司矢口否认,称“生产线都严格遵循标准进行生产作业,简单通过视频中添加不同胶料的数量就判定我公司违规操作并不准确。”然而,随着社会舆论的持续关注和工信部的介入调查,该公司的态度在几天内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承认被报道的工段存在违规生产的事实,开除相关管理负责人员职务,并通过媒体公开道歉。

  荧屏上的深深一躬,尽管晚了些,但终归还是来了,可以给消费者些许慰藉;表态召回问题轮胎也开了国内零部件厂家召回的先河,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至此,轰动一时的锦湖轮胎事件终于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不过,道歉和召回不应成为事件的终点,好好解剖这只“麻雀”,可以给我们带来深刻的镜鉴。

  诚信经营方为商家正道

  锦湖轮胎并非平庸之辈,其在世界轮胎生产企业中排名第十位,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除了量大外,价格便宜是锦湖被大批国内整车厂商选择的主要原因。同规格的轮胎,锦湖和米其林的价差少则一两百,多则近千元。显然,通过违规大量添加返炼胶降低成本,为锦湖轮胎带来了价格竞争优势。然而,纸包不住火,铤而走险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同深陷“瘦肉精门”的双汇一样,锦湖品牌也不得不吞下自己酿就的苦果。正如李嘉诚的名言:“失去信用,就是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弄虚作假能蒙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注定要饮鸩止渴,自毁前程,付出惨痛的代价。

  制度监管亟待“亡羊补牢”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商家的道德自律是靠不住的,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予以制约。锦湖轮胎事件恰恰暴露出我们的制度还存在“牛栏关猫”的漏洞。此前,锦湖轮胎曾于2004年和2006年在美国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召回,但国内轮胎召回制度的缺位,给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另外,面对消费者的不断投诉,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曾两次点名批评锦湖轮胎的产品质量问题,但并未有实质性的制裁措施。有关部门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给了企业肆无忌惮的底气。显然,如何加强监管,补上制度漏洞,比召回问题轮胎更重要。

  公众监督更要持续给力

  锦湖轮胎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中国质量协会唯一指定信息发布网站“车人网”近几年的投诉报告中,锦湖轮胎一直“榜上有名”。然而,直到央视曝光引发舆论关注,才真正把这一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从开始的矢口否认,到如今的道歉认错,媒体监督在锦湖轮胎事件上打了一个大胜仗。不过,稍显遗憾的是,央视记者去年夏天就暗访拍摄到了锦湖轮胎天津公司大量使用返炼胶的事实,但一直到今年的3·15晚会上才予以曝光。随时发现随时揭露,方能让一切假恶丑早日暴露在阳光下。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再真诚的道歉,已然是覆水难收。但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愿企业、媒体、监管部门能从中得到反思和警醒,品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便是锦湖轮胎事件的解剖价值所在。(张遇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魏巍】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