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整车工艺售后服务都重要 专家教您如何选轻卡

2011年05月12日 13:45 来源:大洋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运输需求的提高,主流轻卡市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低质低价"的产品越来越不为用户所接受;另一方面,各大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见缝插针进入众多细分领域,虽然外观等表面特征趋于一致,产品品质、性能等却良莠不齐,甚至故意制造噱头忽悠消费者。俗话说“卖的总比买的精”,消费者在购车时,切忌不可全信部分噱头宣传及表面现象,应综合考虑,结合自身用途,选择一款合适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多的效益。笔者通过请教业内资深专家和老轻卡用户,与读者一起分享购买轻卡产品的四大秘诀。

  一选整车工艺

  在企业宣传及产品特征趋于同质化的时代,整车工艺成为区分产品品质和性能的重要标准。同样的材质不同工艺生产出来,有的成为“行货”,有的成为“山寨版”。一般意义上讲,轻卡整车工艺分为三大部分:一为焊装工艺,焊装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抗强抗压能力,与产品的耐用性习习相关;二为涂装工艺,涂装并非简单的给车喷漆,良好的涂装不仅可以提高整车美观和档次,还能有效降低风阻,提升效率;三为总装工艺,总装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先进的总装线生产的产品不仅各部件缝隙小,强度高,还能极大提高各部件之间的匹配与耐用性。

  以在商用车行业颇负盛名的江铃轻卡为例,先进的工艺从根本上确保了卓越的品质:原装进口的五十铃N系列总装线不仅70%以上实现自动化操作,零部件缝隙更是普遍比其他竞品低30%,匹配性更好;德国杜尔公司进口的自动化机器人喷涂设备,加上10万伏无尘阴极电泳技术,使得漆面光滑亮泽,10年防锈;瑞士原装进口的机器人电动定扭工具,根据电脑计算螺铆强度,使得螺铆经久耐用。据悉,江铃轻卡60%以上用户均可实现整车30万公里无大修,这与其先进的整车制造工艺密不可分。

  二选发动机品质

  专家提醒消费者,发动机作为轻卡的心脏部件,消费者选购时一定要认真抉择。首先要选择品牌的发动机,国内发动机技术与国外相差至少50年,所以国外发动机技术普遍要比国内先进;其次要选择技术成熟的发动机,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成熟,质量毛病会特别多,严重影响消费者运营,近几年,陆续有大量原中低端品牌牵强附会引进国外发动机技术,产品质量、性能却无法得到保障;最后要选择省油耐用的发动机,毕竟轻卡用户买轻卡是为了赚钱的,性能再好如果油耗较高,也不适合。

  谈及江铃轻卡为何能多年保持高端轻卡霸主地位时,专家解释道,这与江铃采用的发动机技术有直接关系。五十铃发动机技术在轻卡领域,绝对是最先进之一;江铃80年代开始就采用五十铃4JB1发动机,迄今为止已有30多年积累,机型算中高端轻卡里面最成熟的;加上百公里普遍8L油耗,发动机普遍60万公里无大修,省油耐用方面绝对是最好的。

  三选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的优劣也是购买轻卡时一并考虑的重点因素。不仅服务网点要多,而且服务理念要先进、维修保养要快、服务救援要及时。现代化的物流运输标准对运输时间要求更高,往往1次的服务跟进不及时会导致10次的运输利润损失。

  致力于打造“国内商用车第一服务品牌”的江铃汽车,参照福特公司Service2000这一先进的全球服务系统,建立一个适合中国用户的销售、售后、配件、技术支持与培训等配套设施一体化的“JMC cares”服务体系,不仅有遍布全国的500多家服务网点,并实施客户全程无忧、24小时及时救援、45分钟快速保养等方案,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赞同。据悉,江铃汽车也是首家通过国家商用车服务4星认证的轻卡企业。“我们除了高端的产品,还要有高端的服务。”江铃公司轻卡品牌负责人说,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领先的产品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高端服务,是江铃轻卡的市场生存法则。

  四选二手车残值

  俗话说:“买的省不如用的省”,轻卡作为一款商用车型,行驶公里多、使用时间长。用户在购车时就要考虑未来10年甚至到报废期的使用成本。目前,大量轻卡生产企业似乎走进了一个模式误区:越来越注重车表面的东西,譬如不断更改车型外观、增加豪华配置,产品质量、耐用等方面却偷工减料,往往新车开到1-2年之后就得报废或者大修。

  长期从事物流运输行业的刘总以自己公司的车辆为例现身说法。自己公司在5年前购置了一批轻卡,目前这批轻卡几乎全都报废了,只有2辆江铃轻卡还能正常使用。物流车一年要跑6-9万公里,一般的车两年就报废了,江铃轻卡则不同,不仅运营寿命普遍比其他车型高出3-5年,并且二手车残值高,在二手车市场也相当好出手,与其他车型相比,基本上可以算得上买一台赚一台,相当划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