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一个月连发三起侧翻事故 豪华大客车缘何如此脆弱

2011年11月23日 03:2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客车事故,往往导致车身解体,伤亡惨重。这样的悲剧一再上演,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大客车被动安全防护性能:车辆重心偏高、侧倾角较小,容易发生侧翻;没有全承载式的钢架结构,车辆一撞就散;没有安全带,甚至有了也不用,乘客很容易被甩出去……尽管如此,这依然符合我国现行大客车车辆安全性能要求。大客车安全性能标准过时、偏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安全需求,相关部门正在展开调研,准备适时修改提升。

  侧翻,侧翻,还是侧翻

  一个月三起大客车侧翻事故,令人心痛、让人费解

  9月14日20时54分,上海外环线发生大客车侧翻事故,7人当场死亡,5人在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2人不同程度受伤。

  10月7日15时46分,在滨保高速公路天津境内,一辆大客车与一小型客车碰撞后,大客车失控向右侧翻,并被路侧钢质护栏切割,造成35人当场死亡,19人受伤。

  10月16日15时40分,在湖南省306省道上,一辆旅游大客车从张家界驶往湘西州凤凰县,大客车会车后急打方向盘,侧翻到公路边沟,造成10人死亡,37人受伤。

  忙碌一天回家休息的上班族,高高兴兴回校上学的孩子,兴致盎然的旅游观光客,他们在瞬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来不及想更来不及问:“大客车为什么这么容易侧翻?”为了对逝者交待,也为了更多人的安全,这个问号,活着的人不得不去求解。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教授,对上海外环线大客车事故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并结合监控视频资料,用动漫的形式对事故进行了还原:当正常行驶的大客车发现前方停有故障车,没有及时踩刹车,而是急向右打方向躲避,与前车轻微剐蹭后,司机又急往左打方向盘,导致大客车向右倾侧,车身侧压右侧桥梁防撞设施,大客车门窗立柱折断,防护栏杆切入大客车内,滑行50多米。

  “车辆重心高,抗侧翻能力自然弱。”朱西产认为,上海外环线大客车事故中的车并未超速,其侧翻主要是打方向盘太急。他进一步解释说,事故车辆为英业达(上海)有限公司员工班车,该车为豪华旅游车,车下方设置有较大空间的行李箱,员工上下班没有任何行李,就造成车辆重心靠上,其抗侧翻的能力比空车或者说比既有行李又坐人时要低很多。

  据介绍,当前我国生产的大客车,一些厂商在车辆抗侧翻实验中,要么是空车,要么是满员全装,很少考虑对各种情况进行试验。而一般的大客车司机很少知道这一点,往往是凭感觉打方向盘。也就是说,同样的速度,30度转弯,在空车或全员全载时可能没事,但如果是上重下空,就可能造成车辆侧翻。

  针对越来越多的单位选择长途旅游客车作为员工上下班的通勤车,朱西产提醒:司机一定要考虑到“上重下轻”的特殊因素,小心驾驶,甚至可以考虑在行李箱中放置一些重物,以防止车辆重心过高发生侧翻。

  损害,损害,加重损害

  被动安全防护性能低下,往往导致事故损失加重

  “如果系上安全带,就不会有这么多孩子遇难。”这是参与调查处理滨保高速“10·7”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人员的共同感受。在这起事故中,车辆右倾沿地滑行,幸免于难的人员大多是坐在左边的,他们惊醒后及时牢牢抓住座椅。如果当时乘客都系上安全带,坐在左边的人员,就不会因车右倾而一下跌到右边,从而加剧车辆右翻,更不会被甩出车外。令人气愤的是,该车本来配备了安全带,可被车主反扣起来,让乘客不能使用。据了解,车主已被刑事拘留。

  没有安全带,不系安全带,这是大客车事故损失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安部交管局事故处处长王强介绍,大客车被动安全防护性能的不足,往往导致事故损失的加重,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事故中都有体现。

  大客车整车结构强度较低。目前我国生产或者大量使用的大客车,没有全承载式钢架结构。从大客车事故现场图片不难看到,大客车变形、解体,让人感觉大客车很脆弱、不堪一击。记者在上海浦东营前停车场,看到了“9·14”事故大客车残骸,右侧车身撕裂、门窗立柱折断,车顶塌陷。据当时赴现场处理事故的民警金露介绍,许多乘员就是因为车顶塌陷被挤压致死致伤的。同样在滨保高速“10·7”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没有全承载式的钢架结构,发生侧翻时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相反车身被护栏切割后,导致车里的人也被护栏切割。

  此外,座椅不牢固也存在极大隐患,有的座椅安装固定不结实,有的大客车座椅可前后滑移,而一旦发生冲撞,极易挤压致死致伤。2008年6月3日,山西朔州发生22人死亡、3人受伤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有不少人就是因为座椅滑行,脖子受到强力挤压而丧生的。

  “双层卧铺大客车,更容易加重损失。”王强介绍,这种车辆重心高,同时过道狭窄,被褥等易燃物又多,一旦发生事故,逃生极为困难。今年7月22日凌晨,京港澳高速发生一起大客车起火燃烧事故,造成41人死亡、6人受伤。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载人的大客车不该如此脆弱。

  标准,标准,强制标准

  安全标准偏低且执行不力,须尽快修订强化监管

  七零八落的车体残骸,一个个血淋淋的场面,不得不让人反思:事故在所难免,我们在预防减少事故发生的同时,如何能够将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朱西产教授呼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出行安全需要的提高,大客车的安全性能标准应该水涨船高。

  “虽然安全性能不高,但它还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是合格车。”朱西产介绍,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对大客车的一些安全标准仅仅是推荐规定,而非强制规定。比如说乘客安全带,国家的规定是“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的驾驶员座椅及前面没有座椅或护栏的座椅应装置汽车安全带……卧铺客车的每个铺位均应安装两点式汽车安全带”。更没有要求车身是全承载式的钢架结构,不强制进行车身骨架翻滚碰撞,也不强制进行抗侧翻实验。在这样的条件下,各客车制造厂家为了吸引更多市场,大多只在追求新鲜造型、豪华内饰上费尽心思,而在提升客车安全性能上却不愿投入。

  “除了标准偏低,还有现有标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据介绍,有的企业在做座椅碰撞实验时,用的是好材料,而定型生产时,却用一些劣质材料,以次充好。而这些现有标准得不到落实的问题,却没有人去过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行业监管的缺失。

  令人欣慰的是,大客车安全性能标准问题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近日公安部、工信部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已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展开了修改提高相关安全标准的工作。

  尽管大客车安全标准有望提高,但新标准从出台到新车定型生产,进而投入营运,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对此,王强表示,当务之急是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加大检查力度,并建议督促相关企业落实安装使用安全带。据了解,江苏、湖南等地方交管部门,正在谋划制作像航空乘客一样的安全需知卡,摆放在每位旅客面前,并在开车前检查安全带使用情况。

  我国客车安全防护装置的相关规定(链接)

  客车顶部应能承受相当于总质量的均布静载荷,但最大试验载荷不应大于10000kg。

  采用动力开启的乘客门,在有故障的情况下,仍应能简便地靠手动来开关,对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还应有醒目的标志和使用方法。

  驾驶员座椅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固定可靠,汽车(三轮汽车除外)驾驶员座椅的前后位置应可以调整。驾驶区各操作机件应布置合理,操作方便,其具体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

  客车应设置乘客通道,通道的宽度和高度应保证符合规定的通道测量装置能顺利通过。

  车长大于7.5m的客车不允许设置车外顶行李架。其它客车需设置车外顶行李架时,行李架高度不允许超过300mm、长度不允许超过车长的1/3。客车车内行李架应能防止物件跌落,其承载能力不应小于 40 kg/㎡。

  乘用车的所有座椅(第三排及第三排以后的可折叠座椅除外)均应装置汽车安全带,座位数不大于20(含驾驶员座位,下同)或者车长不大于 6m的客车及最高设计车速不小于 100km/h的货车和半挂牵引车的前排座椅应装置汽车安全带。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的驾驶员座椅、前面没有座椅的座椅及前面护栏不能起到必要防护作用的座椅应装置汽车安全带;当(同向)座椅的座间距大于1000 mm且座垫前面沿座椅纵向不大于 600mm的范围内没有能起到防护作用的护栏或其它物体时,也应装置汽车安全带。

  卧铺客车的每个铺位均应安装两点式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应可靠有效,安装位置应合理,固定点应有足够的强度。

  车长小于6m的客车,在乘坐区的两侧应具有紧急时乘客易于逃生或救援的侧窗。

  车长不小于6m的客车,如车身右侧仅有一个供乘客上下的车门时,应设置安全门或安全窗。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应设置车顶安全出口。卧铺客车的卧铺布置为上、下双层时,侧窗布置应为上下双排。使用安全门时应保证不用其它器具即可将其向外推开。安全出口的数量、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安全门的净高不应小于1250 mm,净宽不应小于550mm。

  通向安全门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300mm,不足300mm时,允许采用迅速翻转座椅等方法加宽通道。

  安全窗和安全顶窗的面积不应小于(3×105)m㎡,且能内接一个 400mm×600mm(对车长不大于7m的客车为330mm×500mm)的椭圆;若安全窗位于客车后端面,则其面积不应小于(4×105)m㎡,且应能内接一个500mm×700mm的矩形。

  安全窗应采用易于迅速从车内、外开启的装置;或采用安全玻璃,并在车内明显部位装备击碎玻璃的手锤。

  安全顶窗应易于从车内、外开启或移开。安全顶窗开启后,应保证从车内外进出的畅通。弹射式安全顶窗应能防止误操作。

  每个安全出口应在其附近设有“安全出口”字样。

  乘客门和安全出口的应急控制器应在其附近标有清晰的符号或字样,并注明其操作方法,字体高度不应小于20mm。

  客车应装备灭火器,灭火器在车上应安装牢靠并便于取用。

  ——摘自《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04)》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