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不久前结束的广州车展很像是为中国入世10年交上的一份总结,各家车企同台竞技,多款新车同时亮相,业内热议问题和未来,勾画出中国汽车工业的现实景象。入世十年,中国以18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产销大国,这10年间,汽车也不再是奢侈品,成为千家万户的代步工具。历经十年,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从2003年到现在,张先生已经换过三辆车了。
张先生:我是03年的时候开的第一辆车,当时15万左右,后来又换了两次车,现在我开的是一台宝马,现在的车价格是越来越便宜了。
说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是张先生最直观的感受。不过,造汽车的人另有一番体会。现在提起10年前拿到汽车准生证的那一刻,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仍然显得十分兴奋。
李书福:觉得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了,可以自由的开发产品,可以自主创新,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所以这是非常兴奋的。
2001年11月9号,在经历了3年的等待后,民营企业吉利终于获准生产轿车。这一天正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谈判的前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是谈判亲历者,他回忆,汽车是谈判最艰苦,也是最担心的行业之一。
董扬:当时只考虑外国汽车向中国进口,冲击市场的问题,这是主要考虑的问题,当时就感觉大家多花四分之一钱,肯定会买国外品牌。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当时税率为80%的乘用车关税从2002年1月1日起逐年递减,2006年7月1日要降到25%,2006年取消进口配额许可证。这为中国汽车争取到了5年的保护期,但仍然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进入中国,而且价格和国产车的差距会更小。
不过,这对那时想拥有一辆车的张先生,是个好消息:
张先生:那时候想要买辆车还是特别难的,进口车价格太高,可不买进口的吧,国产车的选择少的可怜。
十年前的中国汽车工业,汽车产销仅仅200万辆,全行业亏损,1999年前后连一汽都发不出来工资。薄弱的底子让整个行业对外来强手有本能的抗拒。但之后的事实证明,挑战的同时总是伴随着机遇。在入世前后,国家进一步调整了汽车产业政策,第一次将汽车消费、轿车进入家庭列入国家发展规划,解除了对外资、民企进入汽车生产领域的限制,多年来徘徊在政策门外的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被纳入正规军行列。中国汽车开始和外国汽车同台竞技。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认为,正是这种竞争的市场,让自主品牌异军突起。
尹同耀:中国企业自身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了新的阶段。
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深有同感,他说,在与外资合作中,学到了很多。
徐建一:我们管理水平的提高,制造技术的提高,包括我们产品研发的提高,如果没有开放,没有合作的过程,不能想象今天发展这么快,这要承认。
徐建一认为,现在看来,当年的担心显然是过虑了。
徐建一:过去大家都议论入世了,汽车可能要死掉了,而入世以后人们就是说应该比他干的好,这个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十年以后今天再谈,信心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