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能力
吉利造车的能力全部来自于中国入世后的市场竞争。
吉利汽车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很容易观察的特点是,他总是选择接受现有格局,然后选择从中突破。而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则是希望通过整合修改格局和自己在政府心目中的地位。
吉利的并购是它在中国入世的10年里贡献给汽车产业的最好礼物。它在2009年收购世界第二大的独立变速器供应商--DSI,2010年收购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并计划在中国建造3家生产基地。2011年,吉利的目标是“两个转变和两个调整”,从“国际化战略”向“全球化战略”转变,深化“技术吉利”,努力向“品质吉利”转变;从“快速发展”调整到“稳健发展”,从“产品线管理”调整到“品牌线管理”。
与诞生之初的谨慎小心不同,吉利的新目标是产销规模超千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500强企业。入世10年,吉利从一个侧面回答了关于中国汽车产业能力学习过程的问题。
今年8月25日,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11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名单以及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吉利为第6位,较之2010年上升52个名次。在另个一榜单中,吉利以净利润139.11亿元位列第二。
市场换不来技术,但可以换来能力。政府对企业支持的不均等以及企业自身学习能力的差距,导致了目前的产业格局。
但下一个10年,变化的基础是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把控与整合。类似吉利这样的自主品牌还大有可为。
【采访手记】
寻找中国汽车的“大公司”
大公司对于行业的趋势影响,从汽车行业看,欧洲、美国以及日韩,基本是由几家汽车巨头来引领本地区的产业走势。
中国是个例外。无论是缓慢发展的前面几十年,还是快速发展的最近10年,中国汽车产业始终未能培养出强有力的本地品牌。
中国政府从一开始便提供了两个工具来协助自主品牌,试图诞生出中国汽车行业的“大公司”。一是合资比例约束,这个被称为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如今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争议。合资企业的中方每年获得数十亿、上百亿的收入,但并未用它培养起核心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第二个工具是资金支持。可惜,结果同上。
反观吉利提出的千亿目标,在很多国企看来并不宏伟。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国汽车的内在发展逻辑,不应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还有支撑这个增长的组织结构的演变、经理人才的发展。
组织能力是企业多数时间会忽视的。从这个角度看,入世带来的学习机会和竞争压力,远比贸易成果令人欣喜。由此,我们也希望能很快找到属于中国的产业模式创新者,也就是领导中国产业的大公司。
【延伸阅读】
汽车业入世承诺与履行承诺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条款,到2006年,整车进口关税要从80%~100%逐年降到25%;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从35%逐步降到10%。另外,汽车进口配额也要全部取消。
2006年7月1日,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我国进一步降低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至16.4%降至10%。这是我国第6次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至此,我国汽车及零部件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10年来,我国还逐步取消了汽车及零配件的进口许可证与配额限制。
此外,10年来,按照WTO的相关规则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逐步统一和规范了贸易政策,提倡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消除区域分割和行政垄断,促进了全国统一、开放、竞争的大市场的形成。(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