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投诉量激增 专家建议维权还得讲技巧(2)
专家支招维权讲技巧
一些商家利用国家暂时未出台汽车“三包”规定,随心所欲地解释卖车时的承诺,想方设法逃避责任。此外,由于在维修价格上没有统一规定和制约,部分维修商的定价匪夷所思,存在欺诈消费者的把戏,消费者应多了解法律法规常识,可及时向当地12315投诉,取得协调解决的机会。
消费者平时应保留维修、保养的单据,每次维修要求维修站做记录,并且维修单据上的记录要和服务站电脑的记录一致,单据上除写明具体的维修内容外,还要有车主自己的签字,做到即使出现纠纷,打官司也有凭据。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选择通过网络维权,在网上征集投诉同样问题的车主,大家共同发起集体维权。
车主不要在4S店和生产厂家之间浪费太多的时间,最后实际上把维权的激情慢慢都淡化了,天天去跑,时间成本也很大。车一旦出了质量问题,销售商就说你先去维修一下,这样就把车的质量问题变成维修的问题了。建议可以向消协去投诉,调解一下,不行的话尽快去法院进行诉讼。
理性呼唤汽车“三包”
汽车“三包”主要是对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相关的民事行为予以规范。自去年10月26日质检总局关于汽车“三包”规定的听证会结束以后,质检总局一直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今年1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新版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专家认为,汽车三包政策将有利于解决消费者诉求及实践中的纠纷问题,并且汽车三包的出台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不少汽车企业和经销商,以及法律界人士担心汽车三包政策出台尚没有条件。毕竟,汽车产品不同于一般生活消费品,技术复杂、制造成本高、价值链长,使用环境复杂、管理涉及面广,汽车产品实施“三包”面临着“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缺少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体系,难以对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和性能故障做出科学、准确、公正的鉴定。配套体系也不健全,全面实施汽车产品“三包”,条件并不成熟。
总体来看,新版“汽车三包”规定征求意见稿比老版有了明显进步,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但仍然存在许多硬伤。比如没有明确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应负的责任,另外争议处理专家库的作用有限,不能代替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如果仓促出台汽车“三包”规定,将面临无法操作和无法执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