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7月9日电(记者 崔佳明)南通家纺市场版权保护的的做法和经验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肯定并向全球推广,日前,记者到南通走进家纺市场,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等面对面,听他们讲述市场发展历程。面对今天市场的繁荣景象,南通人感慨道,没有版权管理,就没有南通家纺业的繁荣,版权管理是南通家纺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江苏省南通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侧,与上海市和苏州市隔江相望,是中国的家纺产业集聚地之一,拥有通州志浩、海门叠石桥两个地域相连的家纺产品专业市场,一个卖面料,一个卖成品,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两大市场占地150多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多个铺位、8000多个商户。去年年成交额达480亿人民币,被誉为中国家纺产业的 “航空母舰”,成为继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和德国法兰克福后的世界第三大家纺中心。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在南通一个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布匹和床上用品集市志浩市场悄然而生。据南通市版权局局长范平介绍,当时这样一个“草根市场”,农民们露天设摊,无序运作,争夺花型的侵权盗版行为层出不穷。“一种花型卖遍整个市场”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到了90年代,招商引资渐成潮流,台湾商人林氏兄弟到市场做布匹生意,又创办了东帝兴实业公司。林氏兄弟俩从台湾带来10多个漂亮、新颖的花型,一时间生意火爆,开业一个月就赚了几千万元。当地农民开始一窝蜂模仿,并以低价倾售印有侵权图案的印花布。
林氏兄弟的生意一落千丈,于是他们出示了在台湾注册登记的版权证明,农民商户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儿:什么版权不版权的,自古以来我们都是这么干的。
农民布商和外来客商的抄袭纠纷引起了国家、省版权部门和南通市政府的重视。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印在布面上的花型也属美术作品,也有版权,应该受到保护。
此时,南通市版权局却意识到:保护台湾的印花布图案著作权,从局部看是保护了一家的利益,但从全局看是保护了创新,保护了整个市场。版权将是南通家纺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要使版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
具有超前国际眼光的市场管理者,分别于1997年和2002年在中国南通家纺城和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成立了版权保护办公室,成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家乡镇级版权管理组织。
与此同时,全国第一家设在市场的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全国第一家农民美术图案研究设计所、全国第一家农民版权贸易交易所相继落户,交织成“民间自发维权、行政保护、司法介入互相融合”的版权保护与交易体系。13年来,两大市场累计受理印花等作品2.8万余件,调解查处版权纠纷2000余起,挽回权利人损失约13亿元。
版权管理促进了自主创新,激励了创新创意,催生了家纺市场的设计产业。1996年,家纺市场上只有100多个花型,现在猛增到5万多个新花型。目前,南通家纺市场有专业设计人员近5000人,而10年前,整个行业里设计师不足100人;有民营花型设计所50多家,每年推出3万个新花型面料,引领全国印花布新潮流。
南通盛世王朝家纺设计工作室创始人刘翠告诉记者,以往设计师设计出新花型,很快被仿冒,现在有了版权保护,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大胆设计,登记后就不怕被翻版了。
一些经营户将这种“一条龙”式版权保护制度比喻成“护身符”,说有了这样的“定心丸”,再也不怕“李鬼”滋事了。“版权保护是我们的财神爷。”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崔有认为,版权保护不仅促进了南通家纺市场的发展和壮大,还促进了市场的提档升级和不断创新,可以说,南通是“保护了一只花型,壮大了一个产业,繁荣了一个市场”。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说,南通家纺版权管理的经验就是一个故事,它生动讲述了一个自发、无序、低水平的布坯市场在发展成为自觉、规范、高效的家纺城过程中,版权保护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智力劳动成果。
参与互动(0) | 【编辑:闻育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