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中所说的阴山,就是现在的大青山,大青山如横亘在内蒙古高原上的一条巨龙,自古就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之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千百年来,呼和浩特就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匈奴、敕勒、鲜卑、契丹、蒙古、满、回等族与汉族一道先后在此繁衍生息,共同创造出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这里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是唐宗李氏的出生地,是“一代天骄”弯弓射雕之地,是旅蒙商互市之地,是丝茶驼路中转之地,是召庙文化盛行之地,是康熙大帝剿灭叛乱的前沿阵地,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的革命之地……
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提出 “打造民族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加大了文化投入,城市建设注重加入文化内涵,先后在通道南北街和大南大北街建设了伊斯兰特色景观街,蒙元文化特色景观街和蒙满文化特色景观街。建设了内蒙古博物院、乌兰恰特大剧院、匈奴博物馆、单于大帐、马文化博物馆、走西口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工程。
“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呼和浩特历史上还是有名的召城,自明以来,喇嘛教盛行一时。为了恢复召城盛景,呼和浩特先后对大召、席力图召、慈灯寺、观音庙等寺庙进行了修缮、扩建、复原。
呼和浩特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浓郁。是名副其实歌的海洋、舞的故乡。呼和浩特市的多元文化也体现于蒙古餐、稍麦、羊杂碎、莜面等美味佳肴。
从1999年开始,在天高云淡,水草肥美的七八月间,内蒙古大草原会迎来最负盛名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
在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处,坐落着闻名于世的古迹——昭君墓。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借助昭君墓这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的特殊地位,通过昭君这个和平使者的名人效应,打造出集旅游观光、文艺演出、经贸洽谈、文化研讨于一身的昭君文化节,旨在弘扬先进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城市知名度。
每年的“昭君文化节”历时近一月,安排有文艺、旅游、经贸、理论研究等几十项活动。文化节期间,旖旎的草原风光,妙曼的安代舞,苍凉的蒙古长调,醇香的马奶酒,独特的召庙建筑,爽口的地方小吃,蒙元式建筑,伊斯兰风情街,民族工艺品,豪爽的市民,亮丽的街景,巨星云集的开幕式晚会,各式广场消夏晚会……都会成为吸引海内外宾朋的磁石,呼和浩特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民族融合集中地的魅力尽显无余。
昭君文化节给呼和浩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城市的文化名片,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载体,加强民族团结及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力。
2005年,昭君文化节被国际节庆协会(IFEA)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从2006年-2009年,在节庆产业年会上连续四年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节庆”。2008-2009年,在节庆中华奖颁奖典礼上连续两年被评为十佳“节庆中华奖”,呼和浩特市被评为“最佳节庆城市”之一。
参与互动(0) | 【编辑:闻育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