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求职者遭遇招聘陷阱 记者支招拆穿招工谎言——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七成求职者遭遇招聘陷阱 记者支招拆穿招工谎言

2010年10月11日 10:0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月份进入了一年中人才招聘的旺季,据了解,十一过后仅广州市区就有千余条招聘信息发布,各大招聘会的排期更是接连不断,新一轮的就业大战硝烟弥漫。

  与此同时,由于招聘单位和中介良莠不齐,一些用人单位看准了如今人们找工作的迫切心情,以及不少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社会经验的欠缺,在招聘过程中玩各种各样的“猫腻”,在本就艰难的求职路上设下重重陷阱。而如何撕破这些招聘的谎言和伪装,避免成为“被就业”的受害者,成为了摆在求职者面前首先需要打退的“拦路虎”。

  调查显示,70%求职者表示曾遭遇过职场陷阱。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猎头、职介机构、人才派遣公司等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载体,也是求职者找工作和用人单位招聘的五大主要途径。

  在一项“你遭遇的招聘骗局来自哪里”的调查中,直接来自用人单位的占了27.89%,职业介绍所占25.79%,网络招聘占23.16%,大型招聘会占14.21%,咨询公司占8.95%。下面所记录的求职故事就是想告诫求职者,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就要在求职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警觉,做到谨慎从事辨清真相。

  求职故事一:

  中介和招聘方联手骗钱

  刘阿姨今年退休后想找一份工作继续多赚点钱,便找到了一家求职中介咨询。中介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刘阿姨,并且拿出了最新的企业职位需求信息。在交了200元中介费之后,刘阿姨选择了离家不远的一家美容院从事清洁卫生工作,美容院承诺的工资是每月1500元,她觉得还算合理,便马上上岗。

  谁料两个星期之后,美容院的老板娘把刘阿姨叫到办公室,说她表现不错,刚好另一家分店人手不够,需要她同时到那边打扫卫生。刘阿姨一听便提出:当初应聘的只是这家店铺的清洁岗位,为什么现在又临时增加新的任务?老板娘立刻便拉下脸说要么继续干要么走人,此时刘阿姨顿感受骗,最后只能自认倒霉选择离开。

  记者支招:有备而来防止“被就业”

  刘阿姨白白干了两周不说,还倒贴了血汗钱,一不小心反倒成了“被就业”。这就是求职中介和招聘单位联手对应聘者欺骗的伎俩。“黑职介”在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职介费后,或把一些虚假信息给求职者,或联合招聘单位一起忽悠求职者。

  求职者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通过职介公司就业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求职途径,但应选择政府主办的或社会信誉好的大型人才中介机构。而最关键的是,应聘者要记住与中介及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以充分保障个人权益。

  求职故事二:货不对板的现场招聘会

  刚辞去工作的小张,去参加某场面对精英人群的大型招聘会。看到广告牌上写着“千余个招聘摊位、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前来参展”等字眼时,他感到信心百倍,觉得自己可以在此找到心仪的职位。

  当小张交了10元进场费,随着人流一起挤进招聘会现场才发现,招聘单位并没有上千家,而且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有的只是少数500强企业设在二三线城市的分支机构。结果,在整个会场转了好几圈的小张,在草草投递了几份简历后只能失望离开。

  记者支招:不要盲目“赶场”

  小张碰到的这种情况多见于规模较小且不太正规的招聘会,这些招聘会的举办方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大多会打着面向精英阶层或某种类型专业人士等小众人群的幌子,联合招聘单位甚至是虚造招聘单位举行招聘会,以谋取“门票”费用。事实上,很多招聘单位此时并无招聘计划,甚至本身就是虚假的。因此,求职者在参加招聘会前先要弄清招聘会的举办方是谁,也可以打电话去他们的上级单位求证,免花冤枉钱。

  求职故事三:女孩网上投简历引来骚扰

  大四女生小雪是个“宅女”,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通过网络应聘找工作,她也开始忙着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投简历。当小雪在某人才招聘网上传了简历后,该网站立刻给她发了封电子邮件让她填写完整的个人信息,并说这样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被好单位录用的机会。于是她便在网站上输入了自己的资料,包括姓名、电话、地址等。

  可谁料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小雪经常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称自己是某公司的管人事的,想录用她,但这些单位都是查找不到地址的小公司。更可气的是,小雪的手机上从此多了许多广告短信。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出去了,而此时想更改也来不及了。

  记者支招:个人资料不应随便泄露

  小雪的遭遇可以说是目前很多人都会面临的烦心事。为了防止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网络骗子利用,对于求职者来说,首先应选择一家达到一定规模、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服务的网站。一般情况下,选择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门户型的招聘网站才是明智之举。

  除了相对较为隐私的个人信息应该保密之外,求职者对于自己所投的就业单位事先也要有初步的了解,并且查询他人对于该就业单位的评价,再来综合考虑是否要投简历。(黄瑶)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