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50年菜,感觉今年蔬菜最贵”“原先一家三口人的伙食费,现在也就相当于两个人的”“想不出来哪种菜不涨价”……账本上的数字和最直观的感受说明,农产品价格轮动,一片“涨声”已成为劫持公众幸福感的一大“主犯”。
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糖高宗”再到“油你涨”“苹什么”,层出不穷的新词看似调侃,实际已变成释放生活压力的缓冲地带。囤油囤面的“海囤族”要囤的也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安全感。
分析起来,农产品“按下葫芦又起瓢”轮番涨价,无非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某种农产品存在供求缺口但市场需求较大,又是国家市场调控能力较弱的品种,在游资炒作下,就会出现价格疯涨。由于是生活日用品,这些产品的涨价必然牵动公众最敏感的神经;但更令人担忧的,恐怕不是游资的炒作,而是有垄断之嫌的“搭车涨价”。
上周,民航燃油附加费随着煤油出厂价格的上调而水涨船高。航空煤油出厂价涨幅为4%,但在航空公司公布的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新征收标准中,加价幅度高达75%—100%。
尽管按照发改委、民航局《关于建立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与航空煤油价格联动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航空公司可自主确定是否收取燃油附加及具体的收取标准,但在自由行使这一权力之前,应该厘清两个问题:一是明确加价的目的,即受益的是谁,受损的又是谁;二是加价的程序,即标准是否合理、过程是否透明。
首先,燃油附加费提高的直接原因是油价上调,但值得追问的是,航空公司的成本能否覆盖由此产生的成本支出?是否一定需要将此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样做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的利益又会受到损害?对此就有业内人士称,原本航空需求就增长迅速,此次燃油附加费上调对于航空公司将是“额外的利好”,而消费者却会成为成本提升的直接负担者。
其次,此次调价是自去年燃油附加费复征后最大的一次调整,其上涨幅度和标准是否合理、程序是否透明公正,都是需要正面的问题。按照规定,对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超出基准油价造成的成本增支,航空公司自行消化比例不少于20%,那么上涨后的油价在经营成本中占多大比重、航空公司究竟承担了多少,又传递给消费者多少,公众应对这笔账心里有数,否则,难免会产生对“垄断”的疑虑和对丧失“话语权”的不平。
同理,任何能源品种或民生资源类产品的调价都事关公众的切身利益,鼓励节能和合理消费的初衷没错,但在急着从公众腰包里掏钱之前,首先都应提出上述问题,保证公平合理,让公众对涨价心服口服。(舒静)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