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大学生涌现理财一族 大二学生做11万元微型私募

2010年11月26日 10:46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越蹿越高的CPI,让一向被认为“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大学生也不得不思考如何让手头的钱保值的问题。虽然还没有固定收入,但已有热衷理财的学生将并不宽裕的生活费凑到一起,一同闯荡股市;而那些原本对理财一窍不通的学生,也开始走进银行,向理财顾问咨询:“有什么适合我的理财方式吗?”

  

  周骥达同学主持“微型私募”

  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专业的大二学生周骥达虽然刚满20岁,却已经是个小有资历的股民了。2009年高考一毕业,他就把自己积攒下来的2万元压岁钱投到股市,做了一单泰润国际。那一年,这只股票从13块变成了26块,周骥达的2万元也变成了4万元。后来家里给他追加了投资,班里两个关系好的同学也把自己攒下的生活费交给周骥达,大家集资炒股,打算甘苦与共。“我们的团队就类似于一个微型私募,现在的仓位在11万左右。我是做决策的人,相当于一个基金经理。”周骥达笑道。

  理念 不能只靠利息维持生活

  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为何如此热衷金融?周骥达以相当老练的口气告诉记者:“目前通货膨胀,虽然存款利息提高了,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仅靠利息维持以后的生活是很困难的,必须寻找钱生钱的途径。”

  抱着这样的念头,周骥达将金融理论和证券分析的书当作自己的课外读物,每个双休日,他都骑车去复旦辅修金融学。在QQ群里他也以最年轻成员的身份,和那些在股市混迹多年的大哥甚至叔叔伯伯们讨论炒股经验,专业知识就这样慢慢丰富起来。

  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周骥达他们并没有多少钱。凭借专业特长,他们平时会去拍些婚礼摄影,一个月约有1000元左右收入,维持日常开销。他们将那些从压岁钱、生活费里省出的少量资金投入股市,希望能迈出“钱生钱”的第一步。

  原则 不能只看账面浮亏

  炒股的日子,周骥达也见过一些风浪。有一段时间见股市大好,他也曾增加投入,结果被打了下来,一套就是三个月;赢利最多的一天,碰到涨停板,大概进账一万五千元,但这份喜悦并未维持多久,跌停板又来了。“开始的时候心理上总会受点冲击。”周骥达说,“看见收益少了很多,会心情不好,很不爽。后来,慢慢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长线,对于这些短线的收益就不那么看重了。毕竟只是账面浮亏,维持一个好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做长线,也是为了学业的考虑。每天下课后,周骥达会去看看收盘价如何,他估算了一下,每天花在炒股上的时间大概半个小时。做短线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周骥达认为,对学生来说并非最佳选择。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