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是莱州扇贝的收获期,每年都会上万外乡人来到这里干短工,他们抱团分散到莱州沿海的各个村落,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为当地的扇贝养殖户打工,出海割扇贝、干杂活儿、抠贝丁。
今年莱州的扇贝丰收了,但是从头到尾困扰当地养殖户的是工人难招,即便是工钱翻番还是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丰收的背后,用工紧缺现象也在一点点地向农村蔓延。
据虎头崖边防派出所的教导员杨荣波介绍,虎头崖当地共有大型的扇贝养殖户40余家,每家每户平均雇用外地工人50人,也就是说在虎头崖一地就有2000多名打工者,而这里并不是莱州最大的扇贝产区,还有金城、三山岛等地,养殖规模均超出虎头崖。
杨荣波说,这些外地工人来到后,边防派出所会对他们临时登记列管,据粗略统计,莱州在11月-12月之间会有上万名外地务工人员。
依靠上万人的队伍能否保证莱州扇贝的收获?当地的养殖户说还远远不够。
在虎头崖镇后趴埠村和西原村,一些养殖户在组织抢收扇贝的同时几乎都表示劳力紧缺。
李国勋今年只招到了30人来收割扇贝,去年他则招了60来个工人,要是有人来打工还会收,他的加工点再收30个人也不成问题。
西原村的任永山是虎头崖当地的养殖大户,在他今年招了70多名临时工,以他的养殖规模工人数量应该在百人左右。
招不到足够人手对养殖户存影响较大。李国勋说,要是人手再多点的话,每天可以从海里多运回些扇贝来,可现在是境况是收多了人手不够割不完。新鲜扇贝不能长时间的存放,最多只能隔夜,时间再长些恐怕就会坏掉的。要是人手充足的话,说不定自己的扇贝早就收获完了,大家也不必担心海冰的影响。
由于工人难招,李国勋等人将招工的触角伸到了河南、枣庄等地,大家利用各种关系找人。来自青岛平度的几位工人说,她们以前从来没有干过扇贝的活儿,今年是第一次来。
养殖户应对用工困境
工资至少涨五成
后趴埠村的李国勋说,去年抠扇贝丁的工人每天的工资是50-60元,而今年工人工资几乎翻番了,一般的工人每天工资涨到了100元,但即便工资上涨了工人还是难招。
在三山岛单山村王晓斌告诉记者,由于工人难招,加之扇贝大丰收,今年割扇贝丁的工资要比去年涨了50%。以100个头一斤的扇贝来说,去年割一斤只需付工人1.7元的工资,而今年干同样的活就要付给工人2.5元的工资。如果扇贝的个头再小点,或者贝壳上有牡蛎茬的,割一斤的工钱就要2.8元。
虎头崖镇西原村的任永山说,抠丁工去年抠一斤扇贝丁(大)的工钱是1.5元,今年涨到了2元一斤。个头稍小的扇贝抠起来比较费劲,一斤的工钱是4元,比去年的价格涨了1.5元。
在莱州三山岛、虎头崖等地,几乎所有的养殖户都给工人涨了工钱,少则涨了五成,个别有实力的大养殖户工钱涨了大约有65%。
招工大巴开到家门口
“今年收成好,但工人太难招了,为保证工人准时到位,我们雇了大巴车亲自到临沂苍山去把50余位工人接回来。”莱州三山岛单山村的王晓斌告诉记者,今年可以说是扇贝养殖的“大年”。
王晓斌今年养了60亩扇贝,大约有2万余笼,扇贝陆续成熟,收获的时机到了,对于养殖户们来说,“招工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去年从临沂招了四十余名工人,而今年再与他们联系时,对方要么是家里有其它的农活要干,要么是已经答应别的扇贝养殖户了。”王晓斌一脸无奈地说,今年10底那会,他亲自到临沂苍山去招工,除了有意提高了工资待遇外,他还雇佣大巴车,把工人接到莱州,干完活之后再把工人送回去。
在莱州扇贝养殖户大约有1200余家,其中约八成的养殖户都是采用像王晓斌一样的方法去外地招工,不仅车接车送,还得管吃管住,而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工人不“流动”。
本地人和年轻人齐上阵
外地人来的少,莱州当地的一些劳动力也加入了打工行列。莱州的出租车司机原女士家在金城镇原家村,说起招工难,她一个劲儿的点头。原师傅的公公就在金城给扇贝养殖户打零工,而在一般的年份本地人是不愿意干这个活儿的。今年由于人手少工钱涨上去了,她公公一天的工钱是90元,活儿一点都不累,就是推推扇贝壳,给抠丁的妇女分分原料。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