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米袋子”和“菜篮子” 永远是民生第一要务

2010年12月24日 09: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总盘子中的分量持续加码,每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益为国内外舆论所看重。

  本周三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因事关民生国计,其重要性一点不亚于先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3亿人平均每天哪怕只消耗一斤粮(含须由粮食转化的蛋白质),这个国家一天就得有13亿斤粮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由此所见,充分顾及特殊国情,确保“米袋子”和“菜篮子”充足丰盈,永远是民生的第一要务。对于执政党和政府而言,最大的民生问题也就是最大的政治。

  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政策基调是,明年以更大力度,更大投入支农、扶农。光直接扶农的预算内财政资金,中央口子就是9000亿元,加上地方各级配套资金,总盘子更大。今年,中国经济已基本摆脱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结构性失速和怠速羁绊,重新呈现加大马力平稳前行。虽说结构性问题依然严重,但破题带来的综合成效已晨曦初显。这意味着国家扶农财力将继续得到持续性保障,本次农村工作会议把明年定为中国农业的第二个“大兴水利年”,乃势成必然和必须。

  今日中国社会,经济增长方式、主题、内容、故事乃至增长极多种多样,一谈到农业,社会的关注度并不高。只有当粮价、菜价及食品价格明显上蹿,百姓直接感受到生活压力时,农业才会成为人们关注直至焦虑的社会话题。这是事实,与媒体包括新闻评论对农业的关注度不够也有关系。

  换一种叙事方式,人们完全可以设想,今年入夏始,整个食品价格逐月攀升,进入9月份后,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更呈连续以每月接近两位数的同比速度蹿升,若没有去年和今年春、夏、秋三季大宗农副产品大丰收垫底,政府、社会、百姓将会面临怎样的尴尬和焦虑,简言之,整个国家对付此轮通胀还能如此从容不迫吗?

  从改革开放农业“大包干”算起,中国农业始终难以摆脱“两年丰收、三年持平、两年减产”的历史徘徊。进入新世纪后的头四年,粮食连续四年减产,2003年产量一度跌到8700亿斤以下的“20年历史低点”。幸亏从2004年至今,中央政府支农扶农力度一年大于一年,促成农业连续七年大丰收,今年则再次打破粮食产量历史纪录。话到此,不妨再作思考,今年下半年蔬菜及食品价格涨幅差点冲破百姓的心理承受底线,但粮价虽说也涨,终究涨幅相对“温柔”,为什么?倘若没有连续七年粮食增产打下的厚实基础,今天的情况又将是如何?

  市场化、全球化、多元化,是转型中国伴生的最重要的“三元现象”。“三元”带来全体国民选择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多元和“准多元”,务农人口逐年下降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甭管社会精英、政府官员、知识阶层、经济精英还是普通劳动者,人们天一亮就得张口吃饭,这无疑对“无农不稳、无粮不安”作了最朴素的诠释,也对执政党和政府为何连续七年如此重视农业的“政治清醒”作了最务实的解析。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结构都在艰难调整,由此造成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通胀预期持续加剧等一系列难题。究其根本,皆系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没能处理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大有关联。因此,在中国,执政党和政府如此重视农业,其重视程度以本次“农会”为起点,已从直接补贴式扶农转入夯实农业增产基础(譬如明年大兴水利)的第二阶段,实乃13亿国人之大幸。

  鲁宁(上海 财经专栏作家)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