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何辉:应对通胀,加息仍是不二选择

2011年01月04日 09:37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调高银行准备金率后,央行又将一年期存贷基准利率提高了0.25%。这在意料之中,却也令笔者略感沮丧。笔者认为,这次加息有点晚了,晚了的代价是在通胀压力下,加息还应继续。

  整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是良好的,目前的通胀迹象由货币流动性大等因素造成,不减少市场上的货币量,通胀压力还会持续。货币量太多,流动性大,物价就会上升。20世纪20年代德国、波兰、匈牙利、奥地利的奔腾式通胀与货币量数据,有力支持了货币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这一关系,而应对通胀的办法是直接减少货币量。我国古代有个极好的例子:1225-1234年间,由于军费开支巨大,南宋政府大量增发楮币,导致纸币大贬,物价飞涨。南宋政府的办法是在1235年延迟发行一期纸币;到了1242年,“楮价粗定”。笔者认为,我国今年靠提高银行准备金率难以达到类似的直接减少货币量的效果,必须从提高利率想办法,减少货币流动性。

  因此,可以预见,为应对通胀,加息措施还会继续。通过经济史可发现,当进入通胀周期后,加息措施往往会伴随着通胀而不得不被持续推出。1950年至1995年间美国的名义利率、通胀率的数据显示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尤其是1979-1982年间的数据显现,名义利率持续上升到一个高点才可遏止高通胀持续。我国在1994-1995年间也曾有高通胀,这两年通胀率分别为24.1%、17.1%,当时不得不整顿收紧贷款,并提高利率。1994年,一年期存贷基准利率甚至高达10.98%。

  此次加息后,各种存款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所得到的实际利率依然是负的。在实际利率是负的情况下,通胀仍会造成广大家庭储蓄缩水。遗憾的是,在通胀压力、紧缩预期之下,股市在中短期内恐难现大牛市,广大普通家庭也很难由此达到资产保值的期望。让货币短期内突入股市来应对通胀,对中国来说包含巨大风险,不仅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且可能刺激房地产等投资市场中的恶性投机行为。因此,要帮助广大家庭避免货币资产缩水,就有必要继续提高存款名义利率,让老百姓感到存钱仍然是划算的。这样才能减少货币流通量,本质性地降低通胀压力。

  必须认识到,在通胀压力下,如果不加息,已获得中长期大额贷款的大企业和银行系统均能处于不败之地,广大普通家庭则处于最不利的位置。要防止广大家庭货币资产缩水,抑制恶性投机,加息仍然不可避免。▲(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著有《宋代消费史:消费与一个王朝的盛衰》。)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