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5千到50万 公益性小额信贷成就一农妇的致富梦

2011年01月04日 09: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她黑,胖胖的。

  她叫候玉芝,曾经是乡里小学的民办教师,后来辞职做起了小买卖,最初以经营一间规模极小的小卖部兼加工面条为主,夫妻二人辛苦一年只能收入5000余元。

  她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由于孩子多,又都在上学,家里负担很重,日子过得很紧,夫妻二人一直想扩大营业规模,但是资金有限,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2001年初,河南虞城县闻集乡扶贫经济合作社的信贷员来到大侯乡宣传小额信贷。在村领导的推荐下,在信贷员的鼓励下,候玉芝鼓起勇气,申请并在两天内拿到了第一笔年利率为8%的1000元贷款。

  她是妇女,有收入能力,家庭净资产20000元以下并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000元,符合虞城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的贷款要求。虞城县扶贫社主任赵继华说:“农村妇女外出打工者较少,稳定性相对较高,选择妇女做贷款对象还有助于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同时,选择有收入能力的妇女作为贷款对象,也可以有效的防范风险。”

  她的这笔贷款没有做任何抵押,只是找了四个跟她没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农户做担保,加上她刚好符合扶贫社五户联保的要求。

  借款当天,扶贫社主任、信贷员和为她担保的农户同时在场,担保人在候玉芝的借款担保书上按下了一串红红的手印,从申请到拿钱,候玉芝的第一笔贷款仅用了两天时间。

  在对这1000元的支配上,候玉芝没有任何犹豫,“多进些货,把种类丰富一些。”1000元钱用在一个小卖部,可谓一笔大数目,这让候玉芝小卖部的资金很快得到了周转,而货物种类的增多也使得生意格外的好。有了流动资金的候玉芝并不急于把钱直接还上,因为她的这1000元的贷款期限是一年,还款方式是分期,一年有52个周,在虞城,从扶贫社贷款的农户还款时一般都分为50期。

  第一期还款,候玉芝一共还了61块钱。这61块钱分别是20元的本金,一半利息40元,还有千分之一即1元的强制储蓄金。在虞城,贷款户的利息分两次付清,偿付利息的时间为第1期还款时和第50期还款时,此外,农户每期还款必须缴纳千分之一的强制储蓄金,在农户还清本息后,强制储蓄部分由扶贫社按照国家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将本息归还农户。

  从第2期到第49期,她每期还款21元,千分之一的强制储蓄每个月必须交,所以偿还本金加上强制储蓄,她在首次还款后每期还款21元。在最后一期还款时,候玉芝还款61元,扶贫社返还他50元的强制存款和利息。

  交强制储蓄金,赵继华表示,这主要是让社员增强还款意识,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同时又保证了贷款的回收率,虞城扶贫社的还款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有效的预防资金拖欠行为,保证了资金的回收率。

  候玉芝薄利多销,小店很快进入了良性的循环,进货——卖货——再进货,候玉芝的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由于信誉好,还贷及时,在资金周转暂时出现问题时,小额信贷就成了候玉芝最大的帮手。从2001年至2005年五年间,候玉芝共计贷款5次,贷款总额达到5000元。

  在运用扶贫社小额贷款五年的时间里,候玉芝不仅很快摆脱了当初困窘的家境,而且将自己的小卖部发展成了一家集批发与零售为一体的综合超市。如今的她不仅将销售规模扩大了好几倍,用新盖楼房的一层专营副食,还拥有了自己的货车,做起了几家大厂在当地的独家代理商。

  2005年,候玉芝荣获全球微型创业奖二等奖,获得奖金8000元。

  如今,候玉芝又开了一家幼儿园,一共有200多个孩子。她还从乡政府那里买了10亩土地准备进行进一步的投资。到2010年底,她的家庭总资产超过50万。

  亲身感受到小额信贷实惠的候玉芝开始义务帮助扶贫社向村民们做宣传,在她的鼓励帮助下,大侯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扶贫社,用起了小额贷款;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小额贷款脱了贫,致了富,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而候玉芝本人也被乡里200多名客户一致推选为乡里的中心信贷主任,负责协助扶贫社开展宣传、收发贷款和客户用款情况等的调查。

  从贫困到荣获2005年全球微型创业奖,候玉芝用自己和村民们的致富经历证明了公益性小额信贷这一扶贫方式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合理性和旺盛生命力。(记者 王慧梅)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